第356章(3 / 3)
“面对如此局面,宰相杨炎上奏德宗,建议实行两税法,”
“两税法将原本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
“不论是本地户还是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是当地人,上籍征税。逃亡异乡的百姓也无法逃避税赋。”
“仅仅三年后,德宗便得到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比之前全部财赋收入还要多出百万,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达到了3000余万贯。”
……
始皇沉思:“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扶苏:“这样一来,拥有更多土地的贵族便要出更多的赋税,减轻了普通黔首的负担。”
李斯:“制度很好,但执行下去需要合适的人手。”
负责执行政策的官僚,也是被两税法触犯了利益的贵族集团,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手段,必会中途夭折。
【杨炎为相一年多后,便被奸相卢杞陷害,贬为崖州司马,很快就被赐死,时年五十五岁。】
评论区
“杨炎也是唐朝中期有名的理财家,两税法的开创者!”
“也是在他提议下,唐德宗年间将国家岁入由人主私藏改政府归入,划分了国库与私库的区别,恢复了国家公赋与皇家私藏分管的制度,维护了国家公赋收入独立的原则。”
“但他只比刘晏多活了一年,便步上了刘宴的后尘。”
“试图破坏秩序的人总会尝到失去秩序后的恶果。”
刚将政敌贬斥出京,正春分得意的杨炎:……
德宗李适不解:“卢杞一心为国,大公无私,怎会被后人称为奸相?”
颜真卿:“卢杞的奸邪天下人皆知,只有陛下不知,这才是他最为奸邪之处。”
王安石也在见缝插针的对神宗阐述自己的观点:“德宗年间的所有动乱都是因为德宗识人不明,宠幸奸臣卢杞,他是运气好才没有亡国。”
……
【好的制度需要好的执行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税法逐渐名存实亡,实行不到30年,就被迫多次下令将货币计征改为实物征税。】
评论区
“古代没有国债的概念,也没办法与其他国家拆借,更不能去找世界银行贷款。国库没钱了就只有三条路走,要么提高税率,要么增加杂税,要么既提高税率又开征新税。”
“德宗选择了第二条路,增开了间架税、除陌钱,酒水、矿产、茶税收归国有,想尽办法积攒军饷。” ↑返回顶部↑
“两税法将原本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
“不论是本地户还是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是当地人,上籍征税。逃亡异乡的百姓也无法逃避税赋。”
“仅仅三年后,德宗便得到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比之前全部财赋收入还要多出百万,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达到了3000余万贯。”
……
始皇沉思:“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扶苏:“这样一来,拥有更多土地的贵族便要出更多的赋税,减轻了普通黔首的负担。”
李斯:“制度很好,但执行下去需要合适的人手。”
负责执行政策的官僚,也是被两税法触犯了利益的贵族集团,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手段,必会中途夭折。
【杨炎为相一年多后,便被奸相卢杞陷害,贬为崖州司马,很快就被赐死,时年五十五岁。】
评论区
“杨炎也是唐朝中期有名的理财家,两税法的开创者!”
“也是在他提议下,唐德宗年间将国家岁入由人主私藏改政府归入,划分了国库与私库的区别,恢复了国家公赋与皇家私藏分管的制度,维护了国家公赋收入独立的原则。”
“但他只比刘晏多活了一年,便步上了刘宴的后尘。”
“试图破坏秩序的人总会尝到失去秩序后的恶果。”
刚将政敌贬斥出京,正春分得意的杨炎:……
德宗李适不解:“卢杞一心为国,大公无私,怎会被后人称为奸相?”
颜真卿:“卢杞的奸邪天下人皆知,只有陛下不知,这才是他最为奸邪之处。”
王安石也在见缝插针的对神宗阐述自己的观点:“德宗年间的所有动乱都是因为德宗识人不明,宠幸奸臣卢杞,他是运气好才没有亡国。”
……
【好的制度需要好的执行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税法逐渐名存实亡,实行不到30年,就被迫多次下令将货币计征改为实物征税。】
评论区
“古代没有国债的概念,也没办法与其他国家拆借,更不能去找世界银行贷款。国库没钱了就只有三条路走,要么提高税率,要么增加杂税,要么既提高税率又开征新税。”
“德宗选择了第二条路,增开了间架税、除陌钱,酒水、矿产、茶税收归国有,想尽办法积攒军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