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再加上贪得无厌的封建官吏在两税定额之外巧立名目,敲诈勒索,沉重的苛捐杂税,使劳苦大众陷入了生不如死的悲惨境地,两税法实际上已不存在了……”
  刘彻:“国债是什么?还有世界银行!”
  桑弘羊:“从字面上理解,国债便是国家发行的债务,世界银行应是多个国家组织起来的一个机构,至于银行是什么,臣也不知……”
  汉字博大精深,每一个词组都有其来源,桑弘羊的推测已经很接近真相了。
  明清时期,熟悉票号的人大概就能猜出银行的作用。
  李世民突发奇想:“朕乃天可汗,若是去找西域小国借钱,他们会借吗?”
  长孙无忌:“若是兵临城下,他们没有选择。”
  魏征冷静的给君主和同僚泼冷水:“陛下,与西域小国比起来,大唐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便是将所有小国的国库搜刮干净也无法支撑大唐的开支!”
  李世民瞬间回到了现实,还是先看看李适新增的这两种杂税有什么效果吧——
  “许多官吏为了得到更好的考绩,在正税之外横征暴敛。”
  “间架税就是房产税,唐朝是第一个正式征收物业税的朝代。”
  “德宗还命四邻互相监督,任何房产都无法隐藏,搞得无数人抛家舍业,家破人亡。”
  “就在这年深秋,五万军兵哗变长安,要把唐德宗赶下台,他们的宣传口号就是:不税汝间架。他们上台后,不征收间架税,可见百姓对其深恶痛绝。”
  “这项政策仅实行了半年,德宗便不得不下令废除。不过他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毕竟半年内搜刮的间架税,足够给御林军发几年军饷了。”
  ……
  杨炎不得不劝谏皇帝:“陛下,此乃饮鸩止渴,割股啖腹,不是长久之计啊!”
  李适讪讪道:“朕知道了,爱卿放心,朕定然不会再听信谗言,国朝的财税改还是要依靠爱卿与刘晏啊!”
  杨炎猛的抬头:谁!
  刘晏又要回来了!
  李适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君臣之道便是平衡之道,刘宴在朝,他也就不必提拔其他人与杨相制衡了。
  【两税法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相对原本的租庸调制也更加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农民的税收负担,同时也简化了税目和手续。】
  【它奠定了宋代后两税法的基础,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
  李世民叹息:“两税法,榷盐法都是治国良策,可惜皇帝自己改弦易张,中途夭折了。”
  史上难得的经济学家,大唐便出了三个,谁能说老天不眷顾大唐!
  【但是,朝廷规定税额只能用货币缴纳,导致市面上货币严重不足,百姓只能贱卖谷物,缴纳赋税。又因为土地可以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严重,土地集中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更加剧了社会矛盾。】
  李斯:“两税法虽好,却也不能照搬,大秦比唐朝更缺少货币。”
  扶苏:“但若是必须用秦半两缴税,父皇统一货币的政策不就能顺利推行了吗!”
  李斯等人震惊:扶苏公子什么时候也学会用阳谋了!
  萧何将他们跑偏的思路拉了回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