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1 / 3)
刘宴:“短视!一时之利如何能比得过天下安泰!”
杨炎:“让利于民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唐宪宗时颁布法令严禁私盐,却没有降低官盐的价格,没有解决主要矛盾。吃不起盐的普通百姓,在不想失去暴利的私盐贩子的带领下,起兵反抗!】
评论区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卖盐的暴利都被藩镇收割,但百姓痛恨的依旧是制定官盐价格的朝廷。”
“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是暴利!”
……
【就连后来为大唐王朝掘墓的王仙芝、黄巢也都是私盐贩子。】
唐宪宗李纯皱眉沉思:“经济真是一门大学问!”
关乎国朝安稳,李唐皇帝再次意识到经济学的重要性。
韩愈用自己的思维尝试理解天幕所讲的内容:“陛下,朝廷提高盐价,看上去能够短时间内增加收入,但盐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一定会将盐价抬的更高。”
“百姓买不起官盐,就只能想方设法购买私盐,私盐贩子应运而生。他们只要将盐价定的比官盐少一些,便能获得暴利。”
一旦有人触犯他们的利益,定会有人鼓动百姓起兵反抗!
李纯:“博士有何见解?”
韩愈:“臣请降低官盐价格,如此一来私盐贩子无利可图,自会寻找其他生意,百姓继续购买官盐,国库的收入也不会减少,还能解决乱民暴动的隐患!”
李纯若有所思……
【刘晏兴利除弊,改革漕运和榷盐中的弊端,使江南财赋源源不断的运进关中,“民不加赋,而国富饶”,有力地支持了平叛与对外防御战争。也为后来唐德宗的税制改革打下了基础。】
【李豫生于开元盛世,长于开元天宝之交,他器宇度量弘深,宽厚而有决断,喜怒不形于色。在李隆基上百个孙辈中,只有他最得祖父看中。】
【安史之乱中,他挂名兵马大元帅,指挥收复两京之战,得到群臣的拥戴。】
【登基之后,面对内忧外患,他扫平安史之乱,解决袁昂起义,抵御吐蕃入侵,也曾逃离京城,避难陕州……】
评论区
“唐朝廷为追征江淮地区八年赊欠的租调,派豪吏为县令,搜括民间粟帛,农民纷纷起来反抗。”
李世民不理解:“这种时候难道不是应该大赦天下,减免赋税,缓和叛乱给百姓带来的伤害吗!”
长孙无忌:“约莫是朝廷财政遇到了大麻烦,不得不出此下策吧。”
李世民:“昏招迭出!”
“台州临海人袁晁在翁山率众起义,攻下台州,连克信、温、明等州,拥众近二十万。江南人方清在歙州响应起义。”
“袁晁本是县衙小吏,因为同情饥寒交迫而造反的农民,受到鞭背的刑法。他起义后建立自己的政权,朝中大臣都由农民担任,他带领义军杀死地方长吏,烧毁没收官府及地主豪富的钱财,为普通百姓伸张正义!”
“面对浙东接连不断的起义,李豫命镇守临淮的李光弼分兵镇压。叛军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普通百姓,没有经过军事训练,也没有实战经验,自然不是正规军的对手。不到一年时间,叛军便被李光弼打败。”
“袁晁起义是唐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
…… ↑返回顶部↑
杨炎:“让利于民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唐宪宗时颁布法令严禁私盐,却没有降低官盐的价格,没有解决主要矛盾。吃不起盐的普通百姓,在不想失去暴利的私盐贩子的带领下,起兵反抗!】
评论区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卖盐的暴利都被藩镇收割,但百姓痛恨的依旧是制定官盐价格的朝廷。”
“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是暴利!”
……
【就连后来为大唐王朝掘墓的王仙芝、黄巢也都是私盐贩子。】
唐宪宗李纯皱眉沉思:“经济真是一门大学问!”
关乎国朝安稳,李唐皇帝再次意识到经济学的重要性。
韩愈用自己的思维尝试理解天幕所讲的内容:“陛下,朝廷提高盐价,看上去能够短时间内增加收入,但盐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一定会将盐价抬的更高。”
“百姓买不起官盐,就只能想方设法购买私盐,私盐贩子应运而生。他们只要将盐价定的比官盐少一些,便能获得暴利。”
一旦有人触犯他们的利益,定会有人鼓动百姓起兵反抗!
李纯:“博士有何见解?”
韩愈:“臣请降低官盐价格,如此一来私盐贩子无利可图,自会寻找其他生意,百姓继续购买官盐,国库的收入也不会减少,还能解决乱民暴动的隐患!”
李纯若有所思……
【刘晏兴利除弊,改革漕运和榷盐中的弊端,使江南财赋源源不断的运进关中,“民不加赋,而国富饶”,有力地支持了平叛与对外防御战争。也为后来唐德宗的税制改革打下了基础。】
【李豫生于开元盛世,长于开元天宝之交,他器宇度量弘深,宽厚而有决断,喜怒不形于色。在李隆基上百个孙辈中,只有他最得祖父看中。】
【安史之乱中,他挂名兵马大元帅,指挥收复两京之战,得到群臣的拥戴。】
【登基之后,面对内忧外患,他扫平安史之乱,解决袁昂起义,抵御吐蕃入侵,也曾逃离京城,避难陕州……】
评论区
“唐朝廷为追征江淮地区八年赊欠的租调,派豪吏为县令,搜括民间粟帛,农民纷纷起来反抗。”
李世民不理解:“这种时候难道不是应该大赦天下,减免赋税,缓和叛乱给百姓带来的伤害吗!”
长孙无忌:“约莫是朝廷财政遇到了大麻烦,不得不出此下策吧。”
李世民:“昏招迭出!”
“台州临海人袁晁在翁山率众起义,攻下台州,连克信、温、明等州,拥众近二十万。江南人方清在歙州响应起义。”
“袁晁本是县衙小吏,因为同情饥寒交迫而造反的农民,受到鞭背的刑法。他起义后建立自己的政权,朝中大臣都由农民担任,他带领义军杀死地方长吏,烧毁没收官府及地主豪富的钱财,为普通百姓伸张正义!”
“面对浙东接连不断的起义,李豫命镇守临淮的李光弼分兵镇压。叛军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普通百姓,没有经过军事训练,也没有实战经验,自然不是正规军的对手。不到一年时间,叛军便被李光弼打败。”
“袁晁起义是唐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