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他用错了方法。”
  “太宗命他们直言相劝,规正太子的行为。”
  “他自己都受不了朝臣的直谏,更何况一个长于深宫没有经过任何挫折的少年。”
  “而且,李承乾身患疾病,本就心里自卑,又要面对无数德高望重的大臣的批评,心里越来越扭曲,暴躁!”
  长孙皇后心疼的将长子抱在怀里,轻抚他颤抖的身躯,“不怕,高明不怕,阿娘在呢!”
  李世民想宽慰几句,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这个孩子一向懂事,早早的担起了太子的责任,让他忘了这还是一个刚满十岁的小少年呢。
  “李承乾不过是盖个房子,于志宁就批评他过于奢华。”
  “李承乾与宦官玩乐,于志宁又将他比作秦二世。”
  “孔颖达更加激烈,只要李承乾一有不对的地方就犯颜直谏。”
  “张玄素更是无时不谏,言语急切,恨不得李承乾立刻听他的话。”
  一些人已经看出了问题,并对此直言不讳。
  尉迟敬德:“怎么,太子是君,尔等是臣,尔等想让太子言听计从!”
  于志宁:“你个大老粗懂什么!”
  程咬金:“你们不会是利用太子做跳板,只想着青史留名吧!”
  孔颖达:“无稽之谈!”
  李纲:“这样的法子只会将太子推向另一个极端!”
  张玄素:……
  “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人几乎是比着上谏,措辞一个比一个凶狠,言辞一个比一个锋利,严重的打击了太子的自信心。”
  “而太宗还因为孔颖达等人直言劝谏太子,给他们丰厚的封赏。”
  “就连太子的乳母都看不下去了,对他们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你们的法子让他很没有面子。而孔颖达却冷硬的回答:蒙国厚恩,死无所恨。”
  “李承乾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被逼疯了!”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就连魏征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事实证明,一味的进谏根本没办法扭转一个正处于叛逆期的少年的思想。
  而被天幕点名的几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贞观十六年,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太宗十分高兴,如获至宝,对李泰大加封赏,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在百官的劝谏下,李世民直接取消了太子所用器物的限制,以示自己对太子的看中。】
  评论区
  “李泰自幼聪慧,才华横溢,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得到的宠爱丝毫不差于李承乾和李治。”
  “李泰主编的《括地志》旁征博引,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对后世影响深远,开创了唐宋总志体例的先河。”
  “被弟弟刺激到的李承乾干脆破罐破摔,宠幸一个太常乐人,给他取名称心,大概只有在称心的面前,他才能稍微放松一些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