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献陵是李渊的陵墓,魏征是在提醒太宗,不要只顾念妻子,忘了老父亲。”
  “李世民这才下令拆了层观,即便没有层观,也不妨碍他在宫中思念自己的妻子。”
  “他在后来写给臣子的诏书中,明确地说他因为思念妻子,心神恍惚,食不知味,夜不能寝。”
  “长孙皇后的去世,带走了李世民的一部分灵魂。此后十多年间,李世民的后宫再也没有新生儿出生。”
  “李世民第十三子是贞观十年出生的赵王李福,还被过继给了李建成。最小的儿子曹王李明,根本没有留下确切的出生年月。”
  天幕如此浓墨重染帝后的爱情,让天幕下的观众很不自在。
  在儒家的观念中“以孝为先”“夫不祭妻”,丈夫如此思念妻子,是违背礼教的。夫妻感情应该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有礼有节,而不是如此的真情流露。
  始皇不为所动,他的心里只有天下,无法理解这样的感情。
  汉武帝却不同,他见一个爱一个,后宫总有新鲜的美人。
  皇后卫子夫自生下太子后,便不再受宠,虽然卫家的地位无可动摇,但哪个女人不会羡慕这样美好的感情呢!
  只是卫子夫不会将心中的羡慕表露出来,她一如既往的端庄大气,刘彻看着这样宽容善良的皇后,多少有些愧疚。
  后来重新得到宠幸的卫子夫:莫名其妙!
  “长孙皇后谥号文德,这也是独一份的偏爱。”
  “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是第一个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从东汉光烈皇后阴丽华开始,皇后的谥号前面加上了皇帝的谥号。比如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最开始的谥号是穆皇后,李渊死后,才加上了太穆皇后的‘太’字,而且,皇后的谥号都是单字。”
  “长孙皇后却直接得到了‘文德’的复谥,只有单字不足以道尽逝者的美好的时候,才会加上复谥。贞观十年之前,几乎没有人得到过复谥。”
  “唐朝认为文是最好的谥号,没有任何字眼能比得上‘文’。”
  贞观群臣面面相觑,这不合规矩啊!
  眼看着有人要提出反对意见,太宗立刻火了:“朕将来的谥号就要‘文’,不行吗!”
  群臣嘴角抽搐,谥号是后人对前人一生行为的评价,哪有人生前就定下自己的谥号的!
  “贞观十五年,李泰在洛阳大兴土木,在龙门开凿佛窟,为母亲祈福。太宗对此十分满意,命岑文本撰文,褚遂良手书,留下了《伊阙佛龛碑》,这是龙门石窟形制最大的碑刻。”
  “不可否认,李泰此举有讨好父亲,与兄长夺嫡之意,但追思母亲也是可以肯定的。他抬出母亲讨好父亲,可见李世民对妻子的思念。”
  李世民看向李泰的目光有些复杂,现在的李泰还是一个单纯的小胖子,不知何时开始有了夺嫡的野心……
  “贞观二十二年,在李世民的支持下,李治为母亲建造了一座宏伟富丽的佛寺——大慈恩寺。终唐一朝,大慈恩寺都是长安城中的佛学名胜,直到千年后的今天依旧矗立!”
  “从贞观十年到李世民去世这十三年间,李世民对妻子的追思活动从未停止。”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入葬昭陵,这对阴阳两隔十三年的夫妻再次团聚。”
  “生同衾,死同穴,伉俪情深便是他们一生的写照!”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双手交握,彼此对视,一切尽在不言中!
  【至于长孙皇后的死因,最可信的便是气疾。从公元619年,到公元634年,15年间她生下了三子四女,频繁的生育加重了她的疾病,常年的奔忙劳累让她气血两亏,最终香消玉殒。】
  评论区
  “平均两年一个孩子,太恐怖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