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72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官员都是有恃无恐。
  你就给我这一点钱,又要我养这么多人,我要不玩点歪门邪道,怎么养得起。
  而苏辙就是要将此案闹大,然后扒掉这块遮羞布,逼迫朝廷做出改变。
  当然,他也不是莽夫!
  他还是有一定的把握。
  就是因为他也看出来,这赵顼和王安石的野心,就是要开疆扩土,要打仗,而朝中保守派对此是忧心忡忡,甚至于坚决反对。
  在这种氛围下,裁军显然就是扼制皇帝野心的一个明确信号。
  他就是要利用这一点,去达到裁军目的。
  在与张斐商量过后,苏辙就立刻将所有的证据,以及自己对于西北军队的状况和解决方案,全部打包,快马秘密送去京城。
  接受一方是谁?
  当然是司马光。
  司马光是苏辙在京城最信得过的一人。
  毕竟司马光道德人品摆在那里的。
  至少至少也不可能会出卖他的。
  这是最关键的。
  而司马光的治国思想是什么,节流。
  那么裁军是非常符合司马光的主张,但是司马光又真的是将祖宗之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给融入骨髓之中。
  一看到这封信,头都是大的。
  你们玩得这么大吗?
  于是乎,他赶紧去找到富弼、文彦博商量对策。
  “果然公检法此去,不得安生啊!”
  富弼看罢,不禁感慨一句。
  虽然信中是讲裁军一事,但通过背景不难看出,公检法在那边是如履薄冰。
  陈光这种案子,全国上下,随手一抓,都有上百例,为什么会闹得这么大,不就是因为河中府地方官府在针对公检法么。
  司马光也是一清二楚,叹了口气道:“事已至此,如今咱们该如何应对?”
  文彦博立刻道:“我认为子由在信中说得极有道理,冗兵对于国家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看似兵多将广,实则是乌合之众,一触即溃。
  非我汉儿不善战矣,正是陈光现象广泛存在,令士兵们丧失保家卫国之心,就是上得战场,亦是丢盔弃甲,不堪重用。
  而在非战之时,又拖累财政,当今财政十之六七,都用于军费上面,如此负担,又间接转嫁于百姓,以至于百姓弃土而遁,使得财政雪上加霜。
  此病已积累许久,当及时医治啊!”
  在裁军这一点上,他的态度,向来都是比较果断的,这几年他一直都建议裁军,背着三冗这一座大山去改革,无异于饮鸩止渴,这也是他反对王安石的一个原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