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他长兄(穿书) 第112节(1 / 4)
温廷安指了指香坛上,那一侧朱缃剪绣而成的香钱簿,众人循目望去,她娓娓道:“你捐给夕食庵的香积钱,捐了多少年,就意味着您在广府待了多少年,此外,我在南下时,翻过您的履历与政绩,二十三年前,你亲自联袂当地各州缙绅,斥资修葺了珠江上第一座青板桥,为南北两岸缔造了繁荣的贸易往来,那时您才四十九岁,如此,猜出您的具体年龄,并不算难。”
被猜出了真实年庚,丰忠全本是容色极不虞,但温廷安在话辞之中处处点出他的丰功伟绩,相当于先有棒子再有甜枣,这位后生算是个聪明伶俐的,哄得他高兴了。
丰忠全负手在背:“你这个细路仔,倒是真正做了功课南下的,与往年查案的细路仔不一样,后生可畏。”
温廷安拱手,浅笑道:“哎,丰知府,怎的不客套我一声少卿了?”
杨佑在旁应和道:“老爷说你是个细路,是将你当广府自己人了,生疏些的,可不会这般热络。”
丰忠全沉吟一番,道:“李太白曾经诗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你们猜赢了,说罢,要我应承你们何事?”
四位少年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地道:“关乎郝容那日同您起争执的事,能否细细道来?”
少年之语,端的是直言不讳,来意都在脸上写得明明白白,杨佑听得心惊肉跳,生怕丰忠全又气白了两鬓,这位广州知府最近频繁劳碌于筹措粮米的事宜,身子更也佝偻了,生出愠气就容易白首。
讵料,丰忠全并不恼,心平气和道:“自然可以,但咱们喝早茶先。”
一片灯火香烟之中,两位着清肃素衣的妙尼,手持念珠,温然有礼地延引众人去了尽处的第十八进,一路上,温廷安颇觉自己真是大开眼界了,明明才卯时的光景,但前十七进已然是人满为患,引路的妙尼见温廷安心生好奇,便介绍了这些食客,仔细一听,俱是广府之中颇有名望的富贾、显贵、纨绔。
抵至第十八进,空气之中弥漫着一种古旧的茶香,是陈年普洱与擂茶杂糅在一处的清郁香气,膳案乃呈空心环,是流觞曲水的大格局。先有茶水尼,给诸人逐一洗濯茶盏、盛盘,这道工序名曰「水靓双滚」。食具濯洗干净后,陆续呈上两种名茶,分别是擂茶与普洱,紧接着,数位企堂尼推了一座蒸笼车徐缓而至,揭了笼屉,里头大有景观,可谓是琳琅满目——
叉烧肠粉,粉果,豉汁凤爪,蔗糖虾饺,莲蓉酥饼,麸皮卷,牛百叶,马蹄糕……
名目琳琅满目,教人眼都发直了,企堂尼道:“此则望鹤师傅躬自掌勺,万请诸位檀越笑纳。”
“居然是望鹤师傅,”温廷安纳罕,“师傅晓得我们来此了么?”
企堂尼抿唇笑道:“夕食庵是提前半个月接受订席的,但与广府交情敦厚,每日都会空出第十八进的位置,丰檀越昨午订席,附有名单,师傅也知晓你们要来,故此,早在子时便开了火、生了炉。”
四人听罢,面色皆是动容,丰忠全道:“原来你们几个细路,竟还与望鹤相识,早说嘛,省得杨书记特地写名单了。”
温廷安思及,望鹤身上怀着近八月的胎儿,刚从蜀地南下,舟车劳顿,本该歇养的,今次却为她们大兴厨事,温廷安对企堂尼道:“真是有劳望鹤师傅了,待膳毕,我们会亲自寻她问好。”
其余三人附议:“多捐些香积钱,支持庵内的早茶事业!”
待企堂尼退下,温廷安每样都尝一了些,庶几快将舌头都咬掉了,看上去是荤食,其实都是素宴。
她最喜欢的豉汁凤爪。它的肉,乃系用瓠瓜、绿豆芽糅合花椒酱、蒜蓉油共炒;它的骨,则用瓜姜与麸皮浆洗接成,既绵且韧;那酥红色的香油,居然是蒸烂的红糖与熬熟的红豆曲,历经高温郁煮,这一盘凤爪,各色食物的香气四处扩张,盘踞在食味的高地,涤除了回南天的湿腥气息,她的味蕾与胃囊,反而教一份辛暖清气圆醇地裹在了里头。
吃了这般多年的膳食,不食不知晓,一食,才晓得原来自己的肺腑,寂寞难捱了这般多年。
一番大快朵颐后,四人自然也没忘了谈公事。
第十八进,隶属于通幽之处,丰忠全要谈的这一桩事体,明显不能对外人道也,就连身边的亲信,杨佑杨书记,亦是被屏退了下去。
只留温廷安、周廉、吕祖迁与杨淳,四人在内。
“北地闹了饥荒,广府筹措三万斤米粮一事,想必你们也知悉了,郝容便是负责与广州本地米商谷行接洽的公务。”
丰忠全自窄袖之中摸出了一折名册,递呈给了温廷安:“这是他要负责接洽的粮行,你们先看看。”
广府是大邺举重若轻的一座商埠,四季常温,水土敞阔,粮行亦是数目繁多,郝容主要负责接洽广州十三家粮行巨子,产出的粮食种类,囊括——
稻,麦、黍、薯、菽、稷、豆、鱼、瓜、笋、粟、茶、糜。
因在当地颇有名望,统称为「广府十三幺」,温廷安细细捧揽了一回,领首的粮行巨子,居然是夕食庵,以在广府黄埔县所种植的稻米,而遐迩岭南。
此前在客船上所喝的笋片姜丝粥,熬粥的米,便是源自横沥县。 ↑返回顶部↑
被猜出了真实年庚,丰忠全本是容色极不虞,但温廷安在话辞之中处处点出他的丰功伟绩,相当于先有棒子再有甜枣,这位后生算是个聪明伶俐的,哄得他高兴了。
丰忠全负手在背:“你这个细路仔,倒是真正做了功课南下的,与往年查案的细路仔不一样,后生可畏。”
温廷安拱手,浅笑道:“哎,丰知府,怎的不客套我一声少卿了?”
杨佑在旁应和道:“老爷说你是个细路,是将你当广府自己人了,生疏些的,可不会这般热络。”
丰忠全沉吟一番,道:“李太白曾经诗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你们猜赢了,说罢,要我应承你们何事?”
四位少年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地道:“关乎郝容那日同您起争执的事,能否细细道来?”
少年之语,端的是直言不讳,来意都在脸上写得明明白白,杨佑听得心惊肉跳,生怕丰忠全又气白了两鬓,这位广州知府最近频繁劳碌于筹措粮米的事宜,身子更也佝偻了,生出愠气就容易白首。
讵料,丰忠全并不恼,心平气和道:“自然可以,但咱们喝早茶先。”
一片灯火香烟之中,两位着清肃素衣的妙尼,手持念珠,温然有礼地延引众人去了尽处的第十八进,一路上,温廷安颇觉自己真是大开眼界了,明明才卯时的光景,但前十七进已然是人满为患,引路的妙尼见温廷安心生好奇,便介绍了这些食客,仔细一听,俱是广府之中颇有名望的富贾、显贵、纨绔。
抵至第十八进,空气之中弥漫着一种古旧的茶香,是陈年普洱与擂茶杂糅在一处的清郁香气,膳案乃呈空心环,是流觞曲水的大格局。先有茶水尼,给诸人逐一洗濯茶盏、盛盘,这道工序名曰「水靓双滚」。食具濯洗干净后,陆续呈上两种名茶,分别是擂茶与普洱,紧接着,数位企堂尼推了一座蒸笼车徐缓而至,揭了笼屉,里头大有景观,可谓是琳琅满目——
叉烧肠粉,粉果,豉汁凤爪,蔗糖虾饺,莲蓉酥饼,麸皮卷,牛百叶,马蹄糕……
名目琳琅满目,教人眼都发直了,企堂尼道:“此则望鹤师傅躬自掌勺,万请诸位檀越笑纳。”
“居然是望鹤师傅,”温廷安纳罕,“师傅晓得我们来此了么?”
企堂尼抿唇笑道:“夕食庵是提前半个月接受订席的,但与广府交情敦厚,每日都会空出第十八进的位置,丰檀越昨午订席,附有名单,师傅也知晓你们要来,故此,早在子时便开了火、生了炉。”
四人听罢,面色皆是动容,丰忠全道:“原来你们几个细路,竟还与望鹤相识,早说嘛,省得杨书记特地写名单了。”
温廷安思及,望鹤身上怀着近八月的胎儿,刚从蜀地南下,舟车劳顿,本该歇养的,今次却为她们大兴厨事,温廷安对企堂尼道:“真是有劳望鹤师傅了,待膳毕,我们会亲自寻她问好。”
其余三人附议:“多捐些香积钱,支持庵内的早茶事业!”
待企堂尼退下,温廷安每样都尝一了些,庶几快将舌头都咬掉了,看上去是荤食,其实都是素宴。
她最喜欢的豉汁凤爪。它的肉,乃系用瓠瓜、绿豆芽糅合花椒酱、蒜蓉油共炒;它的骨,则用瓜姜与麸皮浆洗接成,既绵且韧;那酥红色的香油,居然是蒸烂的红糖与熬熟的红豆曲,历经高温郁煮,这一盘凤爪,各色食物的香气四处扩张,盘踞在食味的高地,涤除了回南天的湿腥气息,她的味蕾与胃囊,反而教一份辛暖清气圆醇地裹在了里头。
吃了这般多年的膳食,不食不知晓,一食,才晓得原来自己的肺腑,寂寞难捱了这般多年。
一番大快朵颐后,四人自然也没忘了谈公事。
第十八进,隶属于通幽之处,丰忠全要谈的这一桩事体,明显不能对外人道也,就连身边的亲信,杨佑杨书记,亦是被屏退了下去。
只留温廷安、周廉、吕祖迁与杨淳,四人在内。
“北地闹了饥荒,广府筹措三万斤米粮一事,想必你们也知悉了,郝容便是负责与广州本地米商谷行接洽的公务。”
丰忠全自窄袖之中摸出了一折名册,递呈给了温廷安:“这是他要负责接洽的粮行,你们先看看。”
广府是大邺举重若轻的一座商埠,四季常温,水土敞阔,粮行亦是数目繁多,郝容主要负责接洽广州十三家粮行巨子,产出的粮食种类,囊括——
稻,麦、黍、薯、菽、稷、豆、鱼、瓜、笋、粟、茶、糜。
因在当地颇有名望,统称为「广府十三幺」,温廷安细细捧揽了一回,领首的粮行巨子,居然是夕食庵,以在广府黄埔县所种植的稻米,而遐迩岭南。
此前在客船上所喝的笋片姜丝粥,熬粥的米,便是源自横沥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