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尧臣去世(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赙恤其家。”
  苏洵在梅尧臣灵前,泪下阑珊。
  他不但是痛惜挚友,还有对各自身世的感怀。
  梅尧臣,字圣俞,宣城人,世称宛陵先生。
  少年时乡试不第,随叔父至洛阳,为洛阳主簿。后历任州县小官。
  五十岁后,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后任授国子监直讲,迁尚书屯田都官员外郎。
  两人诗文之丰雅,仕途之不遇,何其相似!
  汴京城的官员们忙坏了,大灾刚刚过去,大比又要来了。
  八月十五,秋闱。
  张麒张藻苏小妹,按照风俗,给苏油做了鸡,其实就是风鸡,皮用姜黄抹过,这叫“黄甲头魁鸡”。
  “以德物称之,是为佳谶。”
  苏油撇着嘴:“都端黄甲鸡,只得独头魁。”
  至于为什么不做黄甲头魁鸭子——你别问我呀!
  这次考试是进士预科,对于苏家人来说,不算是特别重视。
  从考官的级别也能够看得出来,解试由州府通判主试进士科士子,录事参军主试其余各科士子。
  如果考官不懂经义,可选次一级的官员充任,但要经判官监考。
  每一份试卷上要加盖官印,考官和监考官还要在试卷后面签名。
  如发现作弊考生,当场驱逐;考官受贿舞弊,要受严厉处分。
  宋代的举人试难度比明代科举之法大成之后轻松很多,因为每次科举都要重考,并没有实际的太多好处,因此难度差不多在明代的秀才和举人之间,含金量不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