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尧臣去世(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我大宋,如今的确需要留意搜求各地验方,绘制本草,集成医书,以遗惠兆民……哎哟我这是多嘴了。”
  李舜举脸上露出了一丝轻松之色:“这不是多嘴,这是切谏。事不宜迟,就不留郎君絮叨了。出去后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明润是聪明人,自该知晓。李宪,且送明润回去!”
  从宫门出来上马,骑出了一段,苏油才松了一口气:“皇城威严,让人气不敢出啊。”
  李宪笑道:“倒是没看出来,郎君应对,得体从容,我觉得好些大员都不如你。”
  苏油默然不语,心道比你那上司得体是真的,高兴得切谏都说出来了。
  皇城里这话能乱说?他当自己是官家吗?!
  次日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发张藻张麒去药铺购药。
  温病三宝自己有备,如今就需要玉屏风散和熏药而已。
  然后通知明允堂哥服药预防,闭门谢客,梅都官那里能少去就少去,等这一波过了再说,家里还有两个小孩子呢。
  章楶前几天得到消息,他的父亲章访被下狱了,正在河北魏县对质。
  于是章楶只得放弃这次考试,急急忙忙赶赴魏县辩冤。
  章惇也被苏油劝走,偷偷告诉他京中可能会有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正好有任命,那就赶紧滚去商洛上任吧。
  想了想,又给大相国寺道隆大和尚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一千贯盐钞——这事情,依靠宗教人士,恐怕比官府还要可靠得多。
  很快,尼姑和尚们,开始在汴京各处施药,熏药,慈善措施被搞成了宗教仪式。
  四月,时疫大盛。汴京风声鹤唳,街市萧条,几如鬼蜮。
  四月二十五日,梅尧臣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此次时疫防控,官方民间措施得当,官家下拨内币五万贯,出犀角,龙脑香,黄金等名贵药物配药,慈济坊发放了数万份名贵药丸,大相国寺,每天熬制几十缸药剂。
  家家闭门,各种偏方一起上。
  比如往井里丢豆子的……
  在墙角烧纸马送瘟神的……
  草灰撒几处屋角的……
  瘟神似乎真的怕了,祸祸了两百多号人,到七月五日,时疫似乎总算控制住了。
  官家下召,从内藏库再拨千贯,在大相国寺修筑仁怀殿,并给道隆大和尚赐紫衣,金钵,感谢他在这次救灾里边的巨大贡献。
  《新唐书》其实已修成,只是还未来得及奏呈官家,梅尧臣就死了。
  欧阳修在朝堂奉上大部头著作,然后大哭一场,要求官家酬答梅尧臣的功绩,将他的一个儿子起用为官。
  七月九日,梅尧臣公祭,欧阳修,刘敞,苏洵等大文化人各自撰有祭文。
  汴阳坊。
  苏洵,苏油,苏轼,苏辙,下得车来,步行进入公祭场所。
  一路全是襕衫文士,朱紫大夫,人挤人地前往灵堂祭奠。
  “城东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往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谁邪?何致客之多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