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歙州砚台(上)(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来人望望众人:“老伯可是姓姜?这位想必是仲少东家吧?”。
  见众人有些诧异,那人便继续道:“这位想必大约是孙管事,大家莫要惊慌,我是经人介绍才来的咱们若一当铺”。
  哦,原来如此……
  罗英心一阵窃喜:一定是樊大人介绍的,看来今日又有银子赚了。
  数米之外,仲逸捕到一丝气息,他一时说不清到底为何,但能隐隐察觉到其之意,与以往任何投当之人不同:来者不善。
  “劳烦你老人家看看,这个,能当多少钱?”,来人从怀取出一个小布包,慢慢放到桌。
  见来了买卖,老姜头急忙从来人手接过,缓缓打开,却见一块砚台,他两眼细细盯着手之物,二目没有一丝余光,全部聚在眼前的物件。
  老姜头两眼发光:“片状砚锋,鱼子纹,粒度细,微粒分布均匀,浮雕再现、造型浑朴,做工相当了得”。
  “歙砚,也叫歙州砚,四大名砚之一,素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是读书人的最爱,也是不少珍藏爱好者的心爱之物”,老姜头心暗暗称赞。
  歙砚的制作材料为歙石,一般需要数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其一些矿物、炭质极为难得。
  老姜头细细看着这块做工精细的砚台,砚台左角用歙石作成一个小托作为装饰,石托之一块羊脂玉作成的“小山”,“山”一个“小亭”,亭子顶竟是一块红红的宝石。
  灰黑砚台、羊脂白玉、红红宝石……
  这是何人想出来的,为何要如此大手笔?
  “乖乖,又是何人做出如此精巧绝妙之物?”,从事这行多年的老姜头知道数双眼睛正盯着他,他尽量保持淡定,但心却不免大吃一惊。
  “保守估计,八千两”,老姜头差点要喊出来了,只是他心里盘算:“如今这孙管事管着账目,每月的红利悉数被分掉一半,剩下的现银恐怕要被这块砚台拿下了,这个月还怎么收当?”。
  “要是少东家一人在好了”,老姜头心有些不悦:“这么好的一桩买卖,还要分一半给人家,于心不忍……”。
  “哎,老伯,看的如何?到底能当多少银子?”,来人笑道:“不是晚辈说笑,你懂不懂啊?”。
  老姜头立刻沉下脸:“你说,这个要当多少钱?”。
  那人似乎并不急着估价,而是继续向老姜头问道:“那你倒是说说,这东西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一向刻板的老姜头几乎是与世无争,唯独别人说他不在行这一点他受不了:“歙砚、羊脂玉、红宝石,是也不是?”。
  “行家啊,晚辈冒犯了”,来人笑道:“那请老伯给估个价吧?”。
  见孙管事已围了来,仲逸也朝这边望着,罗英更是几乎要钻进柜台了。
  “八千两,折价一半是四千两”,老姜头暗暗盘算一番,缓缓伸出右手,竖起四个指头。
  见孙管事一脸喜色,老姜头心里不悦,又趁机收回一个指头。
  “三两?”,来人一脸轻松:“好,三两三两吧”。
  “嗨,原本以为是个大买卖,竟然是个赝品”,罗英与那两个伙计摇摇头,没好气的离开了柜台,嘴里却念叨:“几两的东西,看着却精细的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