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歙州砚台(上)(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师姐说的好,大战还未开始”,仲逸继续道:“现在有三方势力,除我大明外,还有鞑靼、女真两部,两者都是劲敌”。
  “对于鞑靼与女真二部,既不能简单奉行‘剿’与‘抚’,更不可轻易看二者相斗。若不能巧妙驾驭,必会酿成大祸”,仲逸冷冷道:“到时,不是数千骑兵可以解决的了”。
  “师弟果真想的远,你应该入仕,做个职”,宗武突然想起了次来京时说过的事:“对了,那捐纳的事进行的如何了?到时我们一一武,共同为朝廷出力,那才叫不负凌云山的威名”。
  “威名?除了我等,世有几人知道凌云山?”,仲逸笑道:“捐纳之事正在准备,次师父已安排妥当,只要时机成熟,便可行事,到时小弟我,定为师兄做好后方粮草军械之事”。
  哈哈哈……
  出了小院后,原本信心满满的宗武此刻变得有些惆怅起来,他微微有些醉意,师妹与师弟的话仿若还在耳边萦绕,难得来趟京城,要匆匆分别,下次见面又是何时?
  “不管如何,我定要夺得头功”,宗武抬头仰望微微朦胧的月色,心却是暗暗起誓:“摸清底细也好,两军开战也好,老子定要让这帮人记住我大明还有能征善战之士……”。
  次日清晨,天还未大亮,一队人马悄悄出了城。
  二十一人,皆是单人单骑,化作商人过客,看去极不显眼,悄无声息,丝毫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弟兄们,此次我们作为北征先遣队,肩负重任,大家务必听从我的号令,同进退、共患难”,城外一块空地,宗武指着远处的朝阳,大声喝道:“出发、北”。
  霎时间,一阵马蹄声响起,路边一道尘土飞扬……
  太阳渐渐从东方升起,街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沿街各家店铺纷纷开门营业。伙计们洒水扫地、擦桌摆凳,饭馆酒楼屋顶烟囱冒起阵阵青烟,冬季来临,城依旧那般热闹。
  普通的日子,普通的生活,又是一日,这样开始了……
  吃过早饭后,仲逸并没有着急去当铺,昨晚师兄匆匆一别,如今已奔向北的道路,二人虽不能同去,但心难免牵挂。
  “此次北,师兄只带二十骑,他虽善骑射,但并未参与过马战,敌军人数太多,我还是担心……”,仲姝一直念叨着,大有拔剑一同前往的迹象。
  仲逸却不以为然道:“生死有命,十万大军也有战死者,一人前行也有活下来的,师兄有勇有谋,况且有沿路各府县供给粮草,在大军到来之前,他们是不会正面迎敌的”。
  “师姐,你今日可以去袁府找袁若筠”,仲逸若有所思道:“我们对北方局势知之甚少,你可以找些书册或图纸来”。
  仲姝点点头,但她还是面露难色:‘这些东西?袁府有吗?’。
  仲逸叹口气:‘试试看吧,死马权当活马医吧,人家毕竟是朝廷的礼部侍郎,门生故吏遍天下,保不准呢……’。
  “也好,反正有些日子没见这位大小姐了,都有些想她了”,仲姝见仲逸正欲出门,只得安慰他几句。
  来到大街之,仲逸觉得一阵寒风逼来,这该死的天气说变变,感觉都没有来得及准备,看不到树的黄叶,光秃秃的,心里感觉少了什么似的。
  “少东家来了”,老姜头一如既往的打声招呼,天气凉了,他也穿厚厚的棉袄,回到屋才将帽子摘下。
  来到当铺后,仲逸只觉一阵暖意扑面而来,入冬后,罗英便吩咐两个伙计点了木炭,红红的炭盆,立刻让店内与街外判若两景。
  孙管事又是一阵嘘寒问暖,之后便回到自己那张小木桌前,来若当铺有些日子了,生意一天一天好,这位记账先生心里自然乐的不行。
  虽是为罗龙所派,但毕竟还要与仲逸这位少东家处好关系:保不准以后他被重用,巴结还来不及呢。
  “罗英,你随我来趟里屋,有事”,仲逸心惦记着药铺,反正当铺闲来无事,不用他插手,药铺才是关键所在。
  二人正欲进屋,却见一名男子匆匆走了进来。
  “这里谁管事?”,男子进来后环视四周一番,朝柜台的老姜头喊道。
  此人三旬之余的年纪,等个子,身体微微发福,长得白白胖胖,两撮小胡子,一双小眼睛,看似富贵人家。虽一身布衣,却是颇为讲究,一把折扇,倒是与这冬日寒意格格不入。
  “老朽是这里的掌柜,”,老姜头指着仲逸微微道:“那位便是我们少东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