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一切才刚刚开始(下)(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次日清晨,泰用过早饭后便准备启程,一向低调谨慎的他只带一名马夫、一名随从,身着一身布衣,乘坐的也是普通马车,俨然一个普通客商出行,全无刑部大权在握五品郎的威风做派。
  刚欲车之际,却见不远处过来几个身影,看样子他们一大早便候在那里,看到泰后这才缓缓走来。
  “下官们是给郎送行的”,为首的那名六品主事笑道:“这是一点小心意,还望郎笑纳”。
  泰寻声望去,只见几名下人带着小木盒毕恭毕敬的走了过来:“这是一点吃食,给二老的一点心意”。
  泰接过箱子望了一眼,里边是根根摆放整齐的腊肉,不过能明显感觉到那沉甸甸的分量。
  显然不止是腊肉。
  “还是诸位懂我啊,家二老好这一口儿”,泰随手挑出四根腊肉,而后将箱子退了回去,对其他人亦是如此,只是象征性的拿了一点真正的吃食,而后他一脸笑道:“代二老谢过各位了,各位请回吧”。
  众人一脸尴尬,但在这府门口,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好说什么,既是如此也算是没有驳了众人的面,观场事大多是心知肚明:既然郎没有此意,谁敢顶着干?
  当然,还有不少人认为此处人多眼杂,不是办事的地方,下次可要注意啦。
  打发走众人之后,泰终于长舒一口气,久在刑部当差多年,这种场面见过多次,也算是见怪不怪了。
  京城郊外,一座矮山脚下,地一片淡淡的青绿色,林间树木皆已翻绿,阵阵微风吹过,满是舒爽之意。
  仲逸立于道路一旁,樊予忙于公务只得将他送至城门口,二人一番感叹,终究还是要告别了。
  尽管归心似箭,但仲逸必须要与他的外叔公同行,否则以他的腿脚,即便是扬州,那也是抬抬脚的事儿。
  良久之后,终于看到一辆普通的马车向这边缓缓驶来,驾车的是一名年男子,脸微微发胖,很憨厚的样子。
  马车一侧一名随从,骑马同行,靠近一看,此人正是那名化作老乞丐的年人。
  不用说,里边坐的便是外叔公泰了。
  “逸儿,快来”,泰撩起车帘笑道:“长路漫漫,陪叔公说说话,讲讲你这些年的所学所得”。
  仲逸应了一声,立刻跳马车,那随从向他笑着打声招呼,马夫放下车帘,一声马鞭响起,马儿便缓缓向前奔去。
  “我祖父与爹娘一直在扬州城吗?”,仲逸向泰问道:“当初没有人怀疑吗?”。
  泰悠悠然道:“当初你在刑部能顺着思路一直追到叔公府,为何今日连这个问题都想不通呢?”。
  “当初他们离开陆家庄后便在扬州府一个僻静的小县城落脚,数年后等风头过去便回到扬州”,泰继续道:“你爹颇有经商之道,他将北直隶的一些货物运送到扬州,北货南缺、低买高卖,如此几年下来,竟赚了不少银子,后来他们到扬州后如法炮制,才几年的光景,竟在扬州城置办了一处宅院,还有个铺子,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仲逸心一真欣慰,有外叔公及外祖父的协助,多年以来家衣食无忧,还能有所积蓄,真是莫大的欣慰。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是老天的眷顾”,泰叹道:“自从发生陆家庄之事后,所有的事情皆是顺风顺水,如今你又归来,真是皆大欢喜”。
  小道之几只鸟雀肆意追逐,泥土混合青草之气散发出质朴的香味,原生态般的存在,春暖花开之日,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
  *************
  李白曾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妙句,扬州的繁花似锦得因于盐业的兴盛、大运河的融通,当然还有漕运的恢复。
  由此也使得这座古城巨商富贾云集,各种名贵之物浮于世,白银如流水,锦衣玉食者有、烟花风月者有、挥金如土者亦有。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如此名声大噪,人们往往忽略了那些贫穷的下层劳作之人,有人望而却步,有人无限向往,只不过大多数都是图个虚名罢了。
  扬州城北街一处僻静的小院里,一名老者正在院悠悠品茗,厨房一个四旬左右的妇人正忙前忙后。
  灶台鸡鸭鱼肉、鲍参翅肚、各种精心准备的佐料摆放的满满的,干果、点心、茶水、糖果、陈酿,连这个时节仅有的菜蔬皆是应有尽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