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一切才刚刚开始(下)(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此隆重,若非春节之日、秋团圆之节,那便是家有重要之人到来。
  院两个十岁左右的孩童正在玩耍嬉戏,近日以来他们不用整日诵读那些无聊的书,一向严肃古板的祖父竟能频频冲他们说笑,真是有些不适。
  阿爹每日早出晚归,据说是忙过这阵儿后便要休息几日,一向准时开门经营的店铺如今却要关门歇业,真是太难得了。
  而据说这一切都源于他们的阿兄要回来了。
  尽管他们不知阿兄是谁?但即便是孩童的心思也能想到:“此人定不是个简单的人,否则全家人岂会如此关心于他?”。
  数日前,陆本佑接到泰家仆送来的亲笔书信,信详细说了他与仲逸相见及相认的过程,并提到仲逸在义村的经历,至于凌云山,仲逸只是简单提及,故此泰也并未说明。
  信最后提到泰要借省亲之名,带仲逸回扬州。
  仅此一句,陆本佑及陆岑夫妇激动的一晚都未合眼,陆氏甚至在天还未亮之际便跑到大门口,看看是否有仲逸的身影。
  一直闲居在家的陆本佑平日里也是读些诗书,偶尔提笔写点东西,无非也是一生在刑部的经历,唯独没有提及家人,或许这正是因为仲逸的缘故吧。
  清晨与黄昏,朝阳与夕阳,一路走走停停,无非马车与客栈两项,深知仲逸认亲心切,泰只得强打精神,虽是一大把年纪但却是心情大好,他命随从途换了两匹马儿,只为归心似箭的仲逸。
  一路劳顿,走走停停,这日午后,疲惫不堪的泰指着前面不远处的方向对仲逸说道:前面便是扬州城了。
  他缓缓走下马车,对那随从做了一番安排,而后便独自乘车回了祖宅。
  “公子请随我来,按老爷的吩咐,由在下带你前往城北陆宅”,随从笑道:“等你们见完面之后,老爷自会过来”。
  果真是调教有方,泰的这名随从跟随他多年,既是仆人,亦行那护卫之责,既是下人,也是心腹。否则如此紧要之事,绝不会交于他办理。
  仲逸想着,当初在陆家庄时,一直在祖父身边行使护卫之责的那两名年轻人大致也是如此吧。
  城北那处小院里,陆本佑依旧在那张木椅之随意翻着书册,陆岑陪着两个孩儿说说笑笑,陆氏为所有的人换新衣新帽,前几日精心准备的饭菜热了又热、放了又放,如此几番最后皆得无奈倒掉。
  儿牵娘的心,尽管如此,陆氏依旧每日清晨早早准备饭菜,似乎要将所有的饭菜全部喂到自己孩儿的口。
  陆家虽有宅院、有店铺,自然不会缺衣少穿,可一向崇尚简朴的陆本佑要是看到儿媳平日里如此“奢侈”,一定是严肃训斥一顿。可这几日却非寻常,陆氏如此反复折腾张罗,他非但不加斥责,反而整日一副笑呵呵的眼神。
  陆岑原本是个孝顺之人,只要是老爹满意的,他几乎都能一一照办,如今听说仲逸要回来,心喜悦之情难抑,四旬之余的年纪,竟高兴得手舞足蹈,略显尴尬之余,只得陪着两个孩子玩闹。
  三日前他便早早将店铺关门,表面轻松之下却是焦急的等待仲逸的归来。
  大门之外一阵脚步声传来,陆岑急忙拉着他的孩儿寻声而去,结果却是赶路之人。
  陆氏来到院,细细盯着门外的方向,连日以来,但凡门前有些响动,她便放下手的活前去查看一番,接连不眠之夜,她眼睛红红的,后来干脆挑起油灯开始缝制衣衫。
  此刻已到午饭时分,陆氏将炖好的鸡汤盛好,三人却是没有动筷子,只有那两个孩童在津津有味的啃着鸡腿。
  陆氏再次望着门外,心怯怯道:“如今逸儿长大che:n-g人,我却不知他的喜好,不知这些饭菜是否合口?那些衣衫合身与否?若是不和他的心意,可如何是好?”。
  陆岑不假思索道:“这有何难?但凡这扬州城里有的,只要他愿意,我去买来便是”。
  二人如此一说,陆本佑只得放下手的书册,缓缓道:“没听你叔父说吗?逸儿深受高人指点,在蠡县衙门多有建数,岂会如此浅薄,你们多虑了”。
  如此一说,陆氏似乎想起了什么:“爹爹说的是,我们定要感激那救命恩人,想必逸儿的师父年事已高、无人照顾,我们定不能亏待人家”。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道理岂会不懂?”,陆岑直言道:“是变卖这店铺与宅院,也要报答恩人”。
  陆本佑连连摇头,苦笑道:“如何说你们才好?逸儿师父既是高人,岂会要这身外之物?你们不要操这份闲心了”。
  三人正在谈论之际,却听得几声敲门声,小院立刻变得安静下来,陆氏急忙跑向大门,才走几步却停了下来,自言自语道:“逸儿若是认不出我,可如何是好?见面第一句该说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