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糊油瓶子(2 / 4)
两个人走了进来。
一个人是一个气宇轩昂的中年人,后面跟着个年轻人,年轻人怀里抱着一个大纸箱子。
中年人一身漂亮的白色唐装,梳着大背头,脖子上戴着块玉坠,一只手腕上戴着副沉香串儿,另一只腕上是一块老款的百达菲丽手表。
气质潇洒,派头十足。
他进来后,先是四下看了看我货柜上的东西,抿着嘴,不时地摇头,似乎对我货架上的东西颇不以为然。
我知道这是卖主。
有些卖主来店卖东西,大多会这样,先看一遍,然后表示我店里的东西,不如他拿来的东西,这样为下一步的交易做好铺垫。
我吩咐小桥未久端上来一杯茶,请中年人坐下,聊了几句。
中年人出口不凡,话里时不时地带着些古雅词儿和外文,一看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主儿。
他和我东拉西扯地聊了半天,就是不往卖东西的事儿上说。
我知道,这是个行家。
有些不懂行的人来卖东西,不会绕太大的弯子,进来就把东西拿出来让店家看,可以交易就交易,不可以交易拿东西走人。
懂行的人一般不会这样,他们一般是采取温朋煮青蛙的方法,先是跟店家东拉西扯,慢慢聊天。
这样做,一个是探查一下店家的眼界高低,另外一个可以让店家着急。
因为有的经验不足的店家看到有人来卖东西,就着急要看,这样就变主动为被动了,卖家就可以提高价格。
这个中年人显然是后者,他非常得懂行。
他不往正题儿上聊,我也不聊,更不主动跟他提东西的事。
我们聊了的近一个小时,中年人身后的年轻人似乎有些不耐烦了,频频给他使眼色。
说着向那个年轻人示意了一下。
年轻人从箱子里拿出一个貌似宋款的汝窑笔洗,非常小心地放到我面前。
我溜了一眼,微微一笑。
中年人一通吹,说这个笔洗是祖上历经几代传下来的。
这叫“讲故事”。
古玩行里,一些卖家,为了显示自己的东西传承有续,就给自己的东西编一些曲折离奇的故事。
我静静地听着他讲。
他讲了足足有二十分钟,看我不为所动,有些着急地问:“掌柜的,我这说了半天了,你倒是给句话儿呀?”
我指了指那个汝窑笔洗,“您这故事讲得不错,但是这东西不老。”
“不老”就是新的,是假的。
古玩行的人做生意讲究给人留面子,不能说东西真和假,而说老和新。
中年人一听,面色一沉,有些不悦地说:“年轻人,你怎么知道这东西不老呀,你瞧瞧,这可是三足芝麻钉儿,正宗的宋款汝窑特征。” ↑返回顶部↑
一个人是一个气宇轩昂的中年人,后面跟着个年轻人,年轻人怀里抱着一个大纸箱子。
中年人一身漂亮的白色唐装,梳着大背头,脖子上戴着块玉坠,一只手腕上戴着副沉香串儿,另一只腕上是一块老款的百达菲丽手表。
气质潇洒,派头十足。
他进来后,先是四下看了看我货柜上的东西,抿着嘴,不时地摇头,似乎对我货架上的东西颇不以为然。
我知道这是卖主。
有些卖主来店卖东西,大多会这样,先看一遍,然后表示我店里的东西,不如他拿来的东西,这样为下一步的交易做好铺垫。
我吩咐小桥未久端上来一杯茶,请中年人坐下,聊了几句。
中年人出口不凡,话里时不时地带着些古雅词儿和外文,一看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主儿。
他和我东拉西扯地聊了半天,就是不往卖东西的事儿上说。
我知道,这是个行家。
有些不懂行的人来卖东西,不会绕太大的弯子,进来就把东西拿出来让店家看,可以交易就交易,不可以交易拿东西走人。
懂行的人一般不会这样,他们一般是采取温朋煮青蛙的方法,先是跟店家东拉西扯,慢慢聊天。
这样做,一个是探查一下店家的眼界高低,另外一个可以让店家着急。
因为有的经验不足的店家看到有人来卖东西,就着急要看,这样就变主动为被动了,卖家就可以提高价格。
这个中年人显然是后者,他非常得懂行。
他不往正题儿上聊,我也不聊,更不主动跟他提东西的事。
我们聊了的近一个小时,中年人身后的年轻人似乎有些不耐烦了,频频给他使眼色。
说着向那个年轻人示意了一下。
年轻人从箱子里拿出一个貌似宋款的汝窑笔洗,非常小心地放到我面前。
我溜了一眼,微微一笑。
中年人一通吹,说这个笔洗是祖上历经几代传下来的。
这叫“讲故事”。
古玩行里,一些卖家,为了显示自己的东西传承有续,就给自己的东西编一些曲折离奇的故事。
我静静地听着他讲。
他讲了足足有二十分钟,看我不为所动,有些着急地问:“掌柜的,我这说了半天了,你倒是给句话儿呀?”
我指了指那个汝窑笔洗,“您这故事讲得不错,但是这东西不老。”
“不老”就是新的,是假的。
古玩行的人做生意讲究给人留面子,不能说东西真和假,而说老和新。
中年人一听,面色一沉,有些不悦地说:“年轻人,你怎么知道这东西不老呀,你瞧瞧,这可是三足芝麻钉儿,正宗的宋款汝窑特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