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改革试点(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田文明泡好茶水过来,柳晋才又欠了欠身子。
  “柳晋才同志,路上很辛苦吧?”
  田文明一退出去,廖庆开脸上绽现出一丝笑容,语气也变得比较温和。
  “路上很好走,不辛苦。”
  柳晋才恭谨地答道。
  廖庆开点点头,说道:“柳晋才同志,你发表在省报上的那篇文章,《困难与出路》,我看过了。写得不错,很有新意,今天请你来,就是想再听听你的具体方案。”
  柳晋才昨天得知廖庆开要召见,为的是国营企业经营改制的事情,自然做了些准备。况且他原本就对这些具体工作知之甚稔,这时候自是张嘴就来,没有半点滞窒。
  “廖省长,目前部分经营困难的国营企业,最大的原因在于体制僵化,人员的思想观念也僵化。从上到下,不思进取,总等着国家和政斧想办法,端铁饭碗吃大锅饭的依赖心理严重……”
  廖庆开点点头,忽然问道:“听说严玉成同志的儿子从部队转业回来后,分配在你们市里一个经营困难的国营企业做厂长,半年时间就扭亏为盈,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情?”
  柳晋才心里略略一惊。
  严明安排去一铸管厂做厂长的事,廖庆开与白建明确实是知道的,廖庆开还透过龙铁军表达了对严玉成的鼓励之意。不想事隔半年,廖庆开竟然还记得这个事情。
  “是的,廖省长,是有这么一回事……”
  柳晋才斟酌着词句,很小心地回复廖庆开的提问。
  廖庆开听得很认真,不时插嘴问一些细节姓的问题。堂堂一省之长,如此关注一个几十人小工厂的改革进程,自然大有深意。
  “是这样啊,晋才同志,这个事情很好嘛,料不到严玉成同志家里,还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呢,哈哈……”
  廖庆开心情不错,开起了玩笑。不知不觉间,称呼也变了,显得更加亲切随意。
  柳晋才微微松了口气。对廖庆开这句“评语”,他自然不好接话。省里大佬都知道他和严玉成关系密切,若顺着廖庆开的意思说几句,不免有“自夸自赞”的嫌疑。当下只好陪着打了个哈哈。
  “那你们市里有没有想过要将铸管厂的经验向全市推广啊?”
  廖庆开的思路很快又回到了正经事上。
  “廖省长,铸管厂虽然暂时实现了收支平衡,但后续情况如何,现在也不能下肯定的结论。再说,铸管厂规模太小,有些经验,不一定适宜较大的工厂借鉴。”
  柳晋才深知铸管厂的所谓经验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腾飞公司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包揽了销售问题,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如果推而广之,腾飞公司势必不能全部都大包大揽下来。
  “嗯,这个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廖庆开沉吟着:“晋才同志,你在文章中提出来,一共有三种方式,那你认为,目前在宝州市行之有效的方式,主要是哪一种呢?晋才啊,今天就是个探讨,你有什么说什么,言者无罪,呵呵……”
  柳晋才谨慎地答道:“廖省长,那我就姑妄言之了。若论稳妥,自然是承包。不必担心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但是许多工厂包袱太重,承包人畏手畏脚,根本不敢接手。至于破产重组,乃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放手一搏。说得难听点,就是死马当活马医,搞起来就搞起来了,万一没搞起来,再想别的办法……”
  廖庆开微微一笑,眼望柳晋才,鼓励地点了点头。
  “至于股份制改造,国家没有相关的政策,也就是我的一个初步设想。我这次来大宁市,想顺道去省社科院和宁清大学,再请几位专家教授去我们宝州市看一看,搞个调研,看能不能商讨出更加稳妥可行的办法……”
  廖庆开赞许地点点头,随即双眉微蹙。
  柳晋才便即住口,眼望着廖庆开,不敢打乱他的思路。
  “晋才同志,照你的说法,目前三种方式,都还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来支持啊……”
  “是的廖省长,中央和省里没有相关政策,我们心里也没底……”
  “没有政策没关系,我们可以进行试点改革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