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3 / 3)
愿意在国家危难的关头当出头鸟,他们高风亮节的程度虽不如耶律重元高,但人格底色都是相近的。出发才几日的时间,很快就熟悉在一处。面对辽国的危机,他们也有各自的看法。
“依我所见,我大辽虽然危机重重,但也未必没有破局之道、反过来说,那宋国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那神雷能上天下地,难不成还能收拢人心不成。”
“此言得矣。南边诸州和宋国分离百年,怕是连语言也未必相通。就算他们侥幸打下来了,怎么守住?当中未必没有我大辽可乘之机。”
几人交流完想法以后,齐齐看向了团长耶律重元,想听听他如何定夺。只见耶律重元微微颔首道:“我亦如此作想。只可惜,不能在朝堂上的蠢材面前说。”
“不然,那些蠢材们只会问你‘那为何不发兵夺回来’‘尽会说丧气话’。”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众人会意大笑。笑过之后彼此亲近了几分。
“不若我等南下路过诸州时,以借道为名仔细看看!宋国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所做之事必有缝隙!”
耶律重元:“我正有此意。”
——
有此意的人,远不止他一个。当苏轼知晓了辽国将有使节出使大宋,且要路过云州时,立刻兴奋地搓了搓手:“真的吗?得好好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上首的王安石皱眉:“不可胡闹。”
“王大人,你想哪里去了?”苏轼笑得两只眼睛都弯起来了,俗话说像“一脸贼像”的模样,搓着手:“我又没说要打他们一顿。”
王安石:我也没说你要打他们啊。
还是说你其实真想过?
“既然辽国使节团来了,我们当然得拿出最高规格招待,务必让他们感受到大宋对邻邦的热情、百姓生活的幸福程度,和我们大宋先进的当地治理水平。”
苏轼兴致高昂地说完后,挑了挑眉毛:“王大人,难道你就不心动吗?”
王安石:“。”
谁说他不心动了?
好歹也是考过了两次试,好不容易才当上的云州知州的。王安石怎么都不想被人看扁了去,何况还是被他讨厌的辽人。 ↑返回顶部↑
“依我所见,我大辽虽然危机重重,但也未必没有破局之道、反过来说,那宋国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那神雷能上天下地,难不成还能收拢人心不成。”
“此言得矣。南边诸州和宋国分离百年,怕是连语言也未必相通。就算他们侥幸打下来了,怎么守住?当中未必没有我大辽可乘之机。”
几人交流完想法以后,齐齐看向了团长耶律重元,想听听他如何定夺。只见耶律重元微微颔首道:“我亦如此作想。只可惜,不能在朝堂上的蠢材面前说。”
“不然,那些蠢材们只会问你‘那为何不发兵夺回来’‘尽会说丧气话’。”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众人会意大笑。笑过之后彼此亲近了几分。
“不若我等南下路过诸州时,以借道为名仔细看看!宋国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所做之事必有缝隙!”
耶律重元:“我正有此意。”
——
有此意的人,远不止他一个。当苏轼知晓了辽国将有使节出使大宋,且要路过云州时,立刻兴奋地搓了搓手:“真的吗?得好好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上首的王安石皱眉:“不可胡闹。”
“王大人,你想哪里去了?”苏轼笑得两只眼睛都弯起来了,俗话说像“一脸贼像”的模样,搓着手:“我又没说要打他们一顿。”
王安石:我也没说你要打他们啊。
还是说你其实真想过?
“既然辽国使节团来了,我们当然得拿出最高规格招待,务必让他们感受到大宋对邻邦的热情、百姓生活的幸福程度,和我们大宋先进的当地治理水平。”
苏轼兴致高昂地说完后,挑了挑眉毛:“王大人,难道你就不心动吗?”
王安石:“。”
谁说他不心动了?
好歹也是考过了两次试,好不容易才当上的云州知州的。王安石怎么都不想被人看扁了去,何况还是被他讨厌的辽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