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路商途 第559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昨天说有在相关领域进行探索,没想到都已经出产品了,”
  见萧良以前确实没有在地方官员面前真正展示过自身的技术实力,杨荣衍感慨的代为解释道:
  “电动汽车不是什么新鲜事物,问世时间甚至比我们常见的燃油车都要早;在二十世纪初时,市场份额比燃油车都要高——当时采用的就是我们日常能见到的铅酸电池。随着内燃机技术的进步与公路网的完善,差不多在1940年前后,当时的电动汽车市场陷入彻底的沉寂之中,到后来已经不为人所知了。80年代中后期,全球民众环保意识提高,电动汽车再次受到广泛的关注。我国九十年代初也在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等方面部署了摸索性的研究。目前全球较为成熟,并受公众广泛关注的电动汽车产品,以通用的纯电动ev1汽车与丰田的混动型普锐斯汽车最为著名。丰田普锐斯主要采用镍氢电池组作为混合动力的补充,成本还不是特别的夸张。ev1早期采用的是铅酸电池,前年更换了镍氢电池组,将一次充电续航里程提高到两百公里以上,算是极大的突破,但单电池成本就高达五万美元,使得整车成本夸张到二十五万美元。同时ev1一次性充满电的时间都高达八个小时,种种不便,最终迫使通用汽车仅仅生产的一千多辆ev1电动汽车之后,就放弃了这一项目。这一事件也给全球重新起步不久的电动汽车技术摸索发展,带来重创。不过,我们国家领导人高屋建瓴的看到欧美车企在燃油车建立的技术壁垒太坚厚了,国内能源匮缺也是不争的事实,今年还是毅然决然的,将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列入最高等级的高科技发展计划之列。承接这些技术研究的,也是国内主要的国有车企与相关科研院所。说实话,蜗巢科技早就进入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还是以锂电技术为基础,是之前所有人都预想不到的。这点我回燕京后,可能还要专程找有关领导汇报。”
  廖宝军窥见唐继华、汪兴民这些人都露出振奋的神色,心想也是,杨荣泽都正部级了,他嘴里的领导,自然是分管中科院的副总理杨归清了,甚至不排除向更高级别的国家领导汇报。
  其他不说,蜗巢科技这次在石墨烯领域的重大发现,就值得找更高级别的国家领导汇报了吧?
  不过,杨荣衍反而到这时候才郑重其事的说要专程找有关领导汇报,是不是说明了在未来的产业及国民经济发展上,蜗巢科技在电动汽车的探索性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萧良以前却是没有说过锂电电动汽车的研究情况,但一直都有强调锂电相比镍氢电池的优势,至少在数码及消费电子产品领域,锂电替代镍氢电池也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星源时代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我比较好奇的,通用汽车也好,丰田也好,他们开发的电动汽车为什么不采用锂电技术?”钟云峰也不介意在杨荣衍这样的人物面前表现得稍稍“无知”一些,好奇的问道。
  “……”
  杨荣衍说道,
  “以星源时代目前推出的锂电池技术,想要实现ev1第二代车型2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理论上电池组需要采用六到七千节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然而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以含钴材料为主,相对镍氢电池要活泼得多,在热失控、抗穿刺等安全性能上,业内公认要比镍氢电池差得多。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致命的安全性问题,六七千节锂电池就相当一颗炸弹安装在汽车的底座上。不要说公众接不接受了,各国汽车安全认证部门怎么可能会放任这一类的汽车上市?”
  杨荣衍说道,
  “蜗巢科技既然都将相关技术,应用于高尔夫电动球车出口了,相信相应的安全技术已经达到欧美国家的安全认证标准了,这也是我之前没有关注到的。你昨天说过你们已经掌握了成熟的磷酸铁锂正极商用技术,是不是已经投入使用了?”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我们经过四年多的研发,相应技术是到了商用阶段了,安全性能也确实更高,但能量密度与含钴正极有很大的差距,暂时还没有应用到高尔夫电动球车等产品上。当然了,这是我们将来要双管齐下的两个方向。”萧良知道在杨荣衍这样的人物面前,要拿出真材实料来,才能使其满足。
  “这么说,你们在电源控制以及其他安全控制技术有很大的突破?”杨荣衍说道,“这些技术都非常关键啊,我怎么没有关注你们申请相关专利?”
  “说实话,我们在这些技术领域,确实还仅处于初步摸索积累阶段,这不是谦虚,”
  萧良说道,
  “我们目前一辆高尔夫球车动力系统仅仅采用不到一千节电池串联,行驶速度也限制在五十公里时速以下,与真正意义需要采用七千节电池串联、最高时速要达到两百公里以上的实用型电动汽车,安全、操控等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两个概念。同时,欧美国家在高尔夫球车这类产品领域的安全认证标准,也要比公路上飞驰的汽车放宽很多。所以,我们初步的技术摸索,并不能算取得关键性的突破,只能说是初具雏形吧,也没有申请专利的必要。我相信现在应该有不少欧美同行,在这一领域所做的研究工作,并不滞后于我们……”
  萧良没有动不动就申请专利,主要是他心里很清楚,目前他们除了电池技术能称得上领先外,电机、电控等更多关键技术领域,即便是联合国内的车企、研究机构,也是远远落后于海外同行的。
  通用的ev1电动汽车,除了太过昂贵,每辆造价高达25万美元,在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等等方面也不尽人意,但其在电力驱动、铝结构、回馈制动、感应充电、热泵、高度电气化、汽车电子以及复合材料的关键金属等等领域,所展现的领先技术,却是蜗巢科技及国内车企、研究机构此时鞭长莫及的,也绝非蜗巢科技随便砸三五十亿,花三五年时间就能尽数弥补的。
  蜗巢科技目前在锂电池热失控研究以及电源管理等领域,也主要是萧良借鉴前世的经验,建立了一些优势。
  这些优势,在电动车市场至少十年以上的培育周期以及海外更为雄厚、高精尖的汽车整体制造技术面前,是极其薄弱的。
  他现在就迫不及待的申请专利,等十八个月专利保密期一过,到时候却远没到拿出成熟产品抢占市场先机,蜗巢科技除了在相关领域提前暴露自己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好处?
  不过,萧良既不急着抢注专利,却又迫不及待将刚刚形成雏形的电池、电机以及电控技术,应用到高尔夫电动球车产品上出口海外,主要还是想吸引到个别欧美企业或具备相应技术实力的科技公司的关注。
  萧良想着寻找这么一两家合作者,双方能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以蜗巢科技的雏形技术为基础,以最快的速度借鉴、融合欧美在电机、电子控制等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开发出真正成熟的电动汽车产品来。
  在这个期间,双方共同在全球范围内注册相应的专利技术,才有意义。
  这时候敝帚自珍,只会浪费时机。
  更准确的说,萧良他是想在特斯拉之前,尝试创建一家受他控制或受他深度影响的“特斯拉”,让马斯克吃屁去。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从海外引进技术,在国内发展成熟的电动汽车产品,主要是当下得承认,欧美工业发展此时是最为辉煌的时代,落日余晖无比的壮丽,很多先进技术,国内既无法引进,相应的配套也远远落后于欧美。
  萧良在杨荣衍面前,也没有隐瞒他的这一想法。
  当然,杨荣衍也没有太大惊小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