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廖春花,你给我等着,今天一定给你鞋子里多放几只臭大姐!
  “哎呀,刘西......娘子也真是的,跑这么快干嘛!”
  “嘿嘿嘿,她是臊了,廖娘子总不给她面子!”
  “那也怪她自己啊,总是爱把一根针说成一个棒槌!”
  眼看到辰时了。
  众人一边笑嘻嘻的议论,一边收拾好仪容仪表往外走。
  杨蔓娘对于廖娘子和刘娘子的恩恩怨怨不感兴趣。
  她在思量着早晨老三杨盼娘的话,自家的米面只能支撑三天的消耗了。
  若是不想饿肚子,这两日就得去买米了。
  一斗米十五文,刚才听吕小娘说。这两日米价听说又涨了一文,那就是十六文。
  再加上之前储存的冻白菜和土豆混合着,勉强够三个人吃十二天左右,还不能吃太饱。
  她自己还好,每日上班能吃一顿午饭,当然是没有肉的,大多是烩白菜水饭,但是量还算足,至少中午可以吃饱。
  家里两个小的就不行了,每顿饭都等着米下锅的。
  还有每个月的买盐钱,油钱,木炭钱,房租钱,零零散散的,也是一大笔银子。
  可以说。
  杨蔓娘虽然在汴京最富贵华丽的销金窟矾楼上班,但她的生活依旧是赤贫。
  但凡一个月不上班,兄妹三人都有可能饿死冻死。
  穿越又如何,汴京城常住人口一百三十多万,加上驻军和流动人口,将近两百万人,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在底层刨食的。
  没钱没势。
  不被欺负都很难了。
  没有力气去码头搬货赚钱。
  也没银子去织锦院学绣娘,或者跟收徒的大厨娘学厨娘这样的技术工种。
  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没力气,还没个技术特长。
  在酒楼做灯烛侍女的活计虽然稳定,但上升渠道几乎没有。
  这年头做到管事的,都是东家的心腹,或者签了卖身契的,管事的只要不犯大错,基本都是干一辈子的。
  若不是长相方面还算有优势,就连如今这活计也轮不到的。
  等等!
  技术特长?
  她,似乎有啊!
  写小说算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