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蔓娘意识到这一点,便有一种出走半生,归来仍是打工人的感觉。
  “嘿!想什么呢!”
  肩膀被人轻轻的拍了一下。
  杨蔓娘吓了一跳。
  转过身。
  一个十四五岁年纪,圆圆脸的小娘子,和她一般梳着双平髻,穿着同样衣裳。
  正笑眯眯的看着她:
  “远远的就见你站在这儿,跟个呆雁似的。瞧什么呢,也不进去,都快要点卯了!”
  她叫吕小娘。
  是跟杨蔓娘一起在西楼做灯烛侍女。
  两人年纪相仿,又一直在一处做事,关系颇为要好。
  记忆里,算是一起吃午饭,一起上茅房的铁交情。
  彼此说话很是随意。
  “我要是呆雁,你就是呆头鹅!”
  杨蔓娘随口应了一句。
  很自然的挎着对方的胳膊,一起往角门处走去。
  冬天天亮得晚,这个点儿天才刚蒙蒙亮,楼里昨晚留宿的客人大多还没有起来。
  不过。
  大门右边儿的角门已经开了。
  送菜的送米送油的的车子有序的进进出出,几个穿着蓝色杂役服饰的男子,帮着引路。
  许多和杨蔓娘一般外面穿着保暖的袄子,里面穿着酒楼统一派发的青色交领襦裙,梳着双平髻的小娘子们,和穿着同样衣裳,梳着三鬟髻的妇人们,陆陆续续的从四面八方赶来点卯。
  是的,点卯。
  这就类似于现代的上班打卡。
  矾楼管理严格。
  除了值夜侍从,各个楼的歌舞妓乐女以外。
  无论是杂役侍女,亦或者是四司六局和五大主楼的管事,非休息日每天都必须辰时到店里点卯,迟到一次罚十文钱。
  这十文钱,对每个月能拿几贯钱的四司六局的管事来说,或许没什么。
  但是对于杨蔓娘这样的,西楼的一个普通灯烛侍女来说,可不是小钱。
  所以。
  过去的大半年,她还一日都未曾迟到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