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蔬菜一茬茬收获,送到官府指定的仓房,换得一笔笔银钱。数目都不大,但积少成多,给人以成就感。
  二老爷意识到土地的宝贵之处,琢磨着自己没有做生意的脑子,不如做个脚踏实地的小地主,用地生财。
  听杜华堂说,顾月霖、李进之种过一季棉花,每人最少也得赚一千多两。
  今年大势所趋,也就这样了。等到明年,一定要跟着月霖的步调走,他让管事种什么,顾家就有样学样。
  得知钦天监的预测,二老爷才明白朝廷主抓的诸多事项究竟因何而起。
  他唤来两名一向对自己忠心又明晰世情的管事,和他们商量现下到底该如何筹备。
  三个大男人商讨磨烦相互说服了整日的结果,归结起来不过是君若对魏琳琅说的一席话。
  二老爷心里有了准成,第二天按部就班着手,更不乏亲自督促不安分的管事的情形。
  顾月浩自从挨了二十板子,在床上躺了两个来月,就对自己的父亲、顾月霖和君若畏之如虎。平时他再不敢到父亲面前要这要那,更不敢张罗什么事。
  二老爷一副忘了这个儿子的样子。
  总这样下去,别说给他找事由,就连娶妻恐怕都不给张罗。顾月浩痛定思痛,鼓足勇气寻到父亲面前讨差事。
  二老爷扔给他一个空白的账册,“端午之前,每日到街头转转,打听府里寻常所需的各类物品的价钱。”
  顾月浩欢天喜地地应下,带上一名小厮出门去。
  四老爷那边,见二哥忙得团团转,却对他不闻不问,脸上很是挂不住,也怕自己这一房被彻底晾起来,学顾月浩去讨差事。
  二老爷神色冷淡:“没什么好麻烦你的,只是,公中的厨房平时有平时的规格,遇灾期间不好说,或是减半,甚至要减到四分之一,而且每个房头就是一天三顿,再多了给钱也欠奉。告诉你这些,只是想请你到时候管好房里的人,别动不动找我和厨房里的人闹,要想吃得好,得自己想辙。”
  “我记下了,”四老爷讪讪地笑着,“绝不会给二哥添乱。”
  “如此,我就烧高香了。”
  四老爷刚走,杜华堂和顾采薇来了。
  杜华堂要去给二太太请安,顾采薇则要单独与父亲说话,让他先去。
  二老爷问女儿:“什么事儿?”
  顾采薇扯出讨好的笑,“不是又要闹灾吗?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您能不能借给我三百两银子?”
  “暴雨天再久,撑死了也就个把月的事,灾后事宜是官府将士的事,身在京城的人,受到的影响有限。”二老爷沉了脸,“你要那么多银钱做什么?出嫁时不是给了你五百两?华堂不是找了做西席的差事?而且你们成婚前,杜家给你们凑钱买了个田庄,吃喝不愁,怎的还不知足?”
  杜华堂成婚后,见攀附权贵全然无望,死心不死心的放一边,当下的日子总要正儿八经地过。
  说到他的差事,还是沾了义桐书院的光,有以状元为首的七名进士大放异彩,寻常门第对出自义桐的秀才也高看一眼,不指望他们能教导得子嗣高中,开蒙读书的几年却不在话下。
  由此,杜华堂在谋取西席差事的人里成了香饽饽,被一个门第请到族学,教导五岁到十来岁的数名学生,每个月八两银子,每季四套衣物,并拨给一匹马、两名凭他如何差遣的小厮。
  二老爷对此是很满意的。再怎么着,女婿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同样年岁的男子,每个月能赚二三两就已难得,大多数累死累活一整日,也就赚五六十文,女婿因读书小有所成,平均下来,每日轻轻松松地就能赚二钱多银子。
  再怎么着,也已强过顾府门里包括他在内无所事事的一众废物。他照实和妻子说了感触,二太太对女婿的态度也切实亲近起来。
  顾采薇提起这些却没好气,“八两银子算什么?我现在只有两名二等丫鬟、两个婆子服侍着,好些事都要亲力亲为。要是连日降雨,家里琐事就要增多,我想赶紧多雇几个下人,多置办些粮食菜肉……”
  “你不用管那些,华堂自有安排。”实际上,二老爷已经派人给女婿传话过去了,杜华堂没出两日就已安排妥当。而他这傻闺女,却睁着眼跟他说瞎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