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侍郎噎得不轻,到底不死心,一日下衙后,去了沈府。
  寒暄之后,他与沈瓒说起顾月霖的婚事,语声压得很低:“皇室的金枝玉叶,便是顾公子有心,皇上也会为着他的前程否掉;高门中的闺秀也不合适,太引人瞩目,反倒更惹是非。如此一来,像我这等不上不下的门第,又是实心实意地扶持,倒是最适合不过,侯爷说呢?”
  沈瓒不以为意,“不想娶妻就是不想娶妻,谁会在这事情上说违心话。譬如犬子,早跟我说了,二十之后再谈婚事,我深信不疑,在那之前,绝不会动辄提起扰他心绪。月霖的话又是在御前放下的,更不可能出尔反尔。李大人委实多思多虑了,尤其你把门第看的太重,说白了,指的不就是裙带关系?我劝你还是换个人打这种主意为好。”
  李侍郎很有些灰头土脸,纵有百般不甘,也只好歇了这心思。
  顾月霖每日按时离家下衙,在翰林院附近,有女子暗中窥视,不止一两个,他有察觉,也只能装作不知情。
  与生父通信时,顾月霖请他夏日尽量不要走经过北直隶的水路,在那边的人手,也当妥善安置。
  程放满口应下。
  四月二十五,皇帝收到长宁密函,沉思片刻,唤人请顾月霖到御书房。
  礼毕后,皇帝摆出商量的态度:“钦天监上奏,北直隶那边将有涝灾。朕想派你到长宁长公主身边,亲眼看看人间疾苦,学一学长宁的处世之道,只是太过辛苦,实在拿不定主意。”
  顾月霖对皇帝与长宁的兄妹情分动容。明明是他请长宁成全,皇帝却将事情揽到了自己身上。他恭敬回道:“微臣若能前去,实属莫大幸事,恳请皇上成全。况且,微臣自幼习武,不惧风雨。”
  “当真么?那可太好了。”皇帝欣慰至极,“既然如此,朕便以长宁借调年轻官员之名,将你和进之一并差遣过去,具体负责何事,全由长宁酌情安排。”
  顾月霖谢恩。他前脚刚走,后脚沈星予闻讯赶来见皇帝,满脸哀怨:“皇上怎么这样偏心?月霖、进之都能离京办差,为何不加上微臣?”
  “你——”皇帝不好说我就是觉得你不懂事吃不了苦,卡壳一下,找辙道,“会水么?”
  “回皇上,微臣也曾就读义桐书院,书院里有专供人学游水的水榭,微臣和月霖的水性都很好,山长亲口说的。”
  “……朕得先问过你双亲,他们若是不放心,朕也无可奈何。”
  “全凭皇上做主!”沈星予告退,转身遣亲信替自己去央及父母。
  沈瓒和沈夫人因着长宁,本就不会反对,再加上李进之和顾月霖,更没什么可担心的。于是,见到替皇帝出宫询问的刘洪,不但没有不舍的言语,反倒恳请皇上给自己儿子一个历练的机会。
  皇帝喜闻乐见,于是按先前的说法传了明旨。
  梁掌柜、何氏获悉,当即开始收拾行囊,也不问顾月霖是否同意。对于少东家,他们断不允许出任何岔子。
  换在平时,兄弟三个如何都要带上君若,现下却是不行:北直隶境内的生意、人手物品的调度,容不得君若不在京中坐镇,随时传令到各处。
  两相里都明白的事,也就相互叮嘱一番。
  蒋氏初闻讯有些茫然,但很快镇定下来,寻来尧妈妈、冯十二商量哪些东西是顾月霖必须要带上的,晚间和君若一起下厨,做了丰盛的一桌席面。
  翌日,顾月霖、李进之、沈星予在居士巷碰头,带上各自随从,策快马离京。
  这个月的二十七,也就是距离端午还有七天的时候,钦天监上奏皇帝,京城与北直隶将有连日大雨暴雨。
  此次并没人想到借助钦天监,长宁若想用,不过一句话的事,根本不必等到今时今日。
  再想想旧例,钦天监在灾情十天八天前有所察觉的情形不少。
  皇帝愈发确信,此番的准备是势在必行,更是值得庆幸之事。再一个,他这两日本就在想,要利用钦天监使得百姓多一重应灾的甘愿之情,而钦天监预测出来主动上奏,再好不过。
  他即刻传明旨到各处,进入应灾的最紧急亦是最后阶段。
  数日降雨,人自然可以出行,运送东西却不容易。
  魏琳琅赶紧去找君若请教:“这次要如何筹备?又得筹备多久的米粮菜蔬?”说话间便蹙了眉,“关键不是冬日,天气暖和,菜蔬放不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