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思量再三,不过是苦笑着叹息。
  也好,横竖是宜早不宜晚的事。
  撵走了老三,四房夫妇生怕落得相同的下场,开始主动问起府里有没有难处,承认手里有些体己银子,同时诚恳地道歉。
  二老爷并没趁机拿乔刁难,但也没给好脸色,毕竟四房是歪主意最多的,与其面上和睦不定何时被捅一刀,不如长久疏远地凑合着过。
  接下来,顾采薇与杜华堂如期成婚,临安大长公主回到京城。
  消息陆续传到竹园,君若对前者听过就算,对后者却很是重视。
  她去找顾月霖,“我们去长宁长公主府里串门,好不好?”
  “有事?”顾月霖说着,已经取出一份拜帖,落笔书写。
  君若道:“临安大长公主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跟着来了,都不是省油的灯,有些事我知道的比长公主多一些,觉着该给她提个醒儿。还有沈夫人那边,我们也得走一趟,要不然,我们的沈小侯保不齐要稀里糊涂地娶个媳妇儿进门。”
  “临安是刺儿头?”顾月霖笑笑的,“说来听听。”
  第95章 魏琳琅不怒反笑,“你当真是朱小姐?朱国公的亲侄女?”
  君若娓娓道:“原本行事倒也看不出是糊涂的,毕竟与老梁王情分匪浅,就算与长宁长公主相互看顾着老王爷的情面,也不至于相互为难。
  “只是,长宁殿下征战期间,临安的小儿子触犯军法,长宁按律赏了几十军棍,人就废了,至今还半瘫在床上。那件事之后,姑侄两个就结了仇。
  “临安嫁入的是英国公朱家,夫君老国公爷生前官至陕甘总督,身故后过了孝期,如今的英国公亦任陕甘总督。
  “英国公算是个不错的封疆大吏,但治家无方,主要是他娘贵为大长公主,根本就没他管谁的份儿。
  “临安经了小儿子那件事,性情变了不少,对孙儿孙女的管教更是离谱,不是教成书呆子,就是惯得飞扬跋扈惹人厌。
  “曾经不是查过长宁殿下的生平么?各地人手将所知的传信给我,捎带着说了说与她不对付的人。”
  顾月霖一面聆听,一面写好了拜帖,放到一边,问:“是不是临安哪个孙女看中了星予?”
  “是啊。”君若抿了抿唇,勾出一抹不屑,“好巧不巧的,正是临安小儿子的女儿朱宝璋,大约十六七,在其父任上议亲的时候,一味的对男子横挑鼻子竖挑眼,后来不知怎么的,说进京时曾见过沈家世子爷,说他长得好看,出身不错,她要嫁就只嫁他。”
  顾月霖很是无语。
  君若又道:“换个人这样说,我也不会觉得怎样,有不要脸的男子纠缠女子,女子为何不能自己选意中人?但朱宝璋真是要不得,口头禅是‘我祖母是临安大长公主’,余下的你就自己想吧。”
  顾月霖莞尔,“长宁殿下那边,你要提醒什么?”
  “临安在来京路上逢人就说,长宁忘恩负义,漠视清河郡主生不如死,断言老梁王不是病痛之故,是被长宁活生生气死的。手下并不知我们与长宁的渊源,到昨日我才收到相关的信。”
  顾月霖颔首:“这样说来,老梁王死之前也没闲着,给临安大长公主传过信。”随后唤阿贵去送两份拜帖,又对妹妹道,“到时我送你到城里,就不去长公主府和什刹海了,找梁掌柜说说话。你是女孩子,跟两位长辈说这些是应当应分,我在场反而不合适。”
  君若歪了歪头,“好吧,横竖只是瞧你整日里闷在书房,要你出去散散心,肯出门就成。”
  顾月霖一笑。
  阿贵快去快回,带来的回复是:“长宁长公主和沈夫人都说冬日无事,大小姐随时可以前去。”
  于是,兄妹两个决定用过午饭就出门。
  出门时,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随风要么用爪子拐顾月霖的腿不让他走,要么就闷头气哼哼地跟着,他怎么哄怎么训都没用,倒是还没出门就换了两回衣服。
  君若笑不可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