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26节(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4谨按,有学者推测这位女儿可能是懿靖大贵妃的养女或者是与前夫林丹汗所生的幼女。
  5谨按,巴特玛,满文写为“batma dzoo”,实为藏语,意为“莲花湖”。关于康惠淑妃的本名,最早见于关孝廉《论〈满文老档)》,可参见关孝廉:《论《满文老档》》,1985年作者单印本,第26页。文中将康惠淑妃的本名音译为“巴特玛。目前不知作者因何要在其名中加入间隔号。按五宫之名,分别为“jeje”“hairanju”“nam jung”“batma dzoo”“bumbutai”。若因“batma dzoo”为双音词而加间隔号,则“nam jung”之名亦为双音词,而未见加间隔号。由于以上情况,此处仅暂将康惠淑妃之名译为“巴特玛躁”。
  6《满文原档》,第10册 ,第322页。
  《满洲原档》所载崇德五宫册文,均记有各自出身及名讳,康惠淑妃被记为“monggoi arui amba tumen gurun i batma dzoo”1,意为“蒙古阿鲁大万户国之巴特玛”。而乾隆朝以此为底本修撰《满文老档》时,崇德五宫之中,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敏惠恭和元妃、懿靖大贵妃四位的部分均按照高宗的意见贴上“删去原录之名,仅录姓氏”的批条,只有康惠淑妃的部分,批条上写“删去原录之名,仅录为博第赛楚虎尔塔布囊之女”。2由此可知,康惠淑妃出自阿鲁万户,却并非姓博尔济吉特氏。阿巴垓部即是阿鲁万户的部落之一。崇德四年(1639年)十二月,懿靖大贵妃之父额齐克诺颜等人前来清廷会亲,同时“其妻福金及博底赛塔布囊妻福金亦至。”3这里的“博底赛塔布囊妻福金”可能即是康惠淑妃之母。
  天聪八年,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八大福金”之一的窦土门福晋与所部贵族、部民等归附清廷。和硕礼烈亲王代善等建议太宗将窦土门福晋纳入后宫,太宗推辞道:“朕不宜纳,当以予贝勒之家室不睦者。”在和硕礼烈亲王代善等大臣的坚持之下,太宗最终将窦土门福晋纳入后宫。4这位窦士门福晋即是康惠淑妃。
  崇德元年,五宫建立,康惠淑妃先是在五月被封于次东宫衍庆宫,满文作“urguni boo”5,直译为“欢乐宫”,封为“dergi ashan i fujin”6,直译为“东侧福晋”。至七月,又获得中原后宫式的封号,被封为“淑妃”,满文作“jishin fujin”7,直译为“淑顺福晋”。顺治年间,孝端文皇后崩逝之后,她被尊封为康惠淑妃,满文作“ncsuken fulehun ijishn fei”8,直译为“安康恩惠淑顺妃”,此封号显然是以五宫时期“淑妃”(jjshun fujin)为基础增加而成。而在康熙朝的宫廷档案中,一般将她称呼为“淑妃”(su fei)、“苏妃”(su fei)或“西淑妃”(wargi su fei)。“淑妃”和“苏妃”的差异,一来是因为清初宫
  ——————————
  1《满文原档》,第10册 ,第322页。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20册 ,第731、732页。3《太宗文皇帝实录》卷49,崇德四年十二月壬寅条,《清实录》,第2册,第655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