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辟珠记 第12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解决完内急,十三郎回来倒头继续睡。第二觉醒来时,天已快亮了。韦训被参汤折腾了一夜,只靠墙歇了一会儿。鼻血终于止住了,人也凉透了。他悄悄洗净领巾上的血,换了一条包袱皮缠在颈中。
  十三郎见他脸色极差,试探着提议:“既然咱们已经到了相州,不要稍微停一停,再找师伯给你瞧瞧?”
  韦训想起那人刁钻刻薄的态度,摇了摇头:“她几年前就断言我没救了,再听一遍诊断也是无济于事,不值得耽误时间。”
  十三郎劝道:“就算治不得,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也好啊,你这样吃不下睡不着,万一、万一……就只有我牵驴了。”
  他不忍说出万一之后的话,但师兄弟俩心里都明白,倘若中途韦训撑不住崩溃倒地,护送宝珠的责任就只能落在这个没出师的小沙弥身上。武力虽比杨行简强些,可仍是小儿怀珠行于闹市,前途吉凶难料。
  这一天,众人如往常般整顿行李,备好干粮。在韦训连番催促下,一行人上路时,天刚蒙蒙亮,道上结了一层白花花的冷霜。
  再见宝珠,韦训脑海里克制不住反复回味昨夜亲昵的细节,窘得一直低着头不敢看她。
  宝珠倒是坦然自若。她本以为韦训服用上党参后,多少会有些补益。可迎着晨曦仔细端详他的面容,眼底的青色却越发浓重,整个人灰扑扑的,神态中掩饰不住的疲惫。
  宝珠顿时火冒三丈:“怎么回事,那杀千刀的奸商,竟敢卖给我假货?!”
  韦训暗自叹了口气,心道还不如是假货,吃根萝卜干,也不用生受这些难以言说的折磨。
  “是真的,只是吃下去有些燥,没睡好而已。”他这般解释,宝珠听了半信半疑。
  路上走了一程,太阳高高升起。宝珠见前路风平浪静,扯住缰绳,吩咐韦训:“你喝点水,去牛车上躺一会儿补补觉。”
  韦训刚要回头拒绝,却见她扯开斗篷,从怀里掏出水囊,伸手递了过来。
  自从邱任说了那句“多喝热水”的敷衍医嘱,宝珠一直记在心上,有机会就督促他喝热的。赶路时没有停下烧水的条件,天气一冷,囊里的水冰冰凉。宝珠便将容器揣在怀里用体温暖着,这样入口时虽不是热水,起码是温的。
  这番细致入微的体贴,令韦训荡魂摄魄,久久说不出话来。倘若不是精疲力尽,此刻恐怕已害羞得面红耳赤。再以谎言敷衍,就配不上她这挚诚如火的情义了。况且整个人头晕目眩,摇摇欲坠。
  他接过水囊喝了两口,把缰绳还给宝珠,踩着车辕钻进车厢。杨行简本想说点什么,看着公主的脸色,还是把话咽了下去。可只过了一弹指的功夫,韦训又忙不迭从车里跳了出来,就好像车厢里有东西咬他。
  牛车里的锦绣铺盖是宝珠的,但凡露宿或是遇上只有通铺的旅舍时,她便凑合睡在车里。因此掀起被褥,满是她身上的气息,喧腾腾的又香又暖。韦训折腾了一夜才压制住贪慕之情,岂敢再挑起意头来,一刻也不敢逗留。
  跳车之后,宝珠觉得他举止怪异极了,疑惑地问:“你到底怎么了?要不然换你当一会儿骑驴郎君,我进去坐车?”
  十三郎赶着接话:“那我来牵驴,当一会儿残阳院首席,青衫头陀。”
  韦训哭笑不得,略一思索,干脆跳到车厢顶上,摊平四肢躺下了。天气虽冷,阳光却好,他像只晒暖的猞猁,晒了正面晒反面,难得休息了一阵。
  没想到前半路程已耗尽了他所剩无几的寿命,剩下的时间与剩下的旅费一样,捉襟见肘。想起十三郎的提议,似乎也没有别的路子好走了。虽早已接受事实,不愿苟延残喘于世,但就算是为了她,也应当再去碰碰运气。
  韦训趴在车顶上,与宝珠闲聊:“我有个师伯住在相州滏阳县,是个名医……”
  宝珠抬起头,诧异道:“怎么不早说?那不就在前路上?”
  韦训道:“虽不算绕道,但那人脾气古怪,想必要费些口舌,得多耽搁一日。况且前些年她来长安采药,我们见过一面,她当时已断言治不好了。”
  宝珠立刻说:“那是过去的事了,说不定这些年医术又精进了呢?既然是你的师伯,陈师古的师兄,想必是比邱任要高明的。”
  听到这个新消息,宝珠觉得看到了希望,只是担心那人跟陈师古一样乖谬可厌,不肯好好为韦训诊治。
  不一日,一行人进入滏阳地界。此处已接近魏博镇与昭义镇的边境线,来往的兵将与辎重明显多了起来。
  据韦训所说,他这位相州师伯不住在城里,多年来在乡下行医。他一路向人打听“青阳道人”或是“滏阳名医”,可谁都没听说过附近有什么知名大夫。
  一直问到田头上晒太阳的老汉,才打听到附近有个叫四侠店的地方,住着一名叫周青阳的女巫,会驱邪看事,但因为经常口出恶言,为人所厌恶。
  没有别的线索,一行人只能前往四侠店寻找。还没进村,便听见一个女人高声叫骂的声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