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58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兹事体大,某不敢说该不该办这件事,不如就先从僧侣这边开始收钱,以解燃眉之急吧。”
  颜真卿轻叹一声说道。方重勇这是在挖断他们这帮科举出身之人的根子,不到生死存亡,颜真卿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妥协。
  他不能背叛所在的群体,要不然就是自取灭亡,都不需要外人来收拾。
  “既然这一招不行,那某还有个办法。”
  方重勇不动声色说道。
  “什么办法?”
  郑叔清与颜真卿二人一脸惊喜问道。
  “这个……某可不敢说,朝中相公尚书们总是投鼠忌器又顾忌颜面,某说了也是废话啊。”
  方重勇阴阳怪气的讥讽了颜真卿一句。
  颜真卿讪笑拍胸脯保证道:“放心,这次只要不是死人翻船的事情,某不会再反对的。”
  “那我就真说了啊,二位不要骂我。”
  方重勇嘿嘿笑道。
  第415章 歪和尚念正经
  “方御史,你想到的办法,究竟是什么呢?”
  颜真卿好奇的问道。
  其实不是他们很傻,而是这种短时间内要用大量现钱的活计,一直都比较难搞。
  因为中央财政,往往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在拨款之前,各部需要多少钱,基本上都是心里有数的。
  你说驿站不维持么?官员的俸禄不发么?路和桥都不修了,河道不疏通了么?
  那显然是不行的。
  可是十万禁军补齐缺额,起码还差好几万人。这些人的军饷,装备,口粮从哪里来呢?
  精练禁军,本身就是用中央财政去供养主战军队。而地方上养兵,则是高宗以后的大唐国策。其中关系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三言两语说不清是非。
  但很显然,如今大唐国家制度僵化,边镇尾大不掉,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把禁军搞强大了,才能应付后面的局面。这也是目前朝野上下的共识。
  达成共识,是在说这件事要不要做。既然决定了要做,第一步就是要筹钱。
  这和普通人买东西之前就要把钱准备好是一个道理。
  然而,问题的核心,恰恰在于没钱啊!
  “其实吧,某感觉,大唐民间富人还是多,为富不仁的也多。
  不如让他们捐出资产的十分之一给朝廷作为军费,也可以对付其他各项开支,以五年为限,五年后还给他们等量的绢帛粮秣就好了,不是吗?”
  方重勇面色平静说道,那样子似乎丝毫不觉得自己说的有什么问题。
  还可以这样么?
  郑叔清与颜真卿二人面面相觑,搞不懂这样丧心病狂的点子,怎么可能有人会说出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