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3 / 3)
“此物名为‘水泥’,遇水可塑形,晾干后会硬化成一体,坚不可摧,可用于建房、造桥、修路等用处。”赵学士介绍道,“是臣的学生在福县发现后,特地送来的。”
“又是他,”听见是江璟云,老皇帝语气意味深长,“被派去那么偏远的地方,难为他还念着你这老师,一点小玩意儿,大老远的路,还巴巴地特意给你送来。”
那酸溜溜的意味,昭然欲揭。
赵学士却似毫无察觉,面色如常道:“此事福县应已上奏禀告,许是您公务繁忙,还未曾看到。”
说完,他抬头看了一眼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其中意思,显而易见。
“咳嗯,”老皇帝掩唇轻咳,“替朕将奏折翻出来,看看上面都说了些什么。”
好不容易才从最底下抽出福县的奏折,老皇帝展开一看。
果然,关于江璟云近期所做的工作,包括开垦梯田、稻田养鱼以及水泥开采等问题,都有在奏折中一一说清楚,并且贴心的附上示意图。
皇帝盯着那两张图许久,半晌,还是没忍住吐槽道:“你这学生,字不咋滴,画工怎也如此差。”
画面歪歪扭扭,毫无美感可言,但总算内容没有遗漏,依稀能从其中辨认出画要表达的意思。
“技不如人,也不晓得找个画师替他。”皇帝摇头,将纸递给赵学士。
“那孩子实诚,许是觉得亲手所画,更能表明他的诚意。”赵学士为江璟云辩解,可待自己看清画上的内容,也不禁笑了。
这画工,跟稚子有甚区别?
他忙向皇帝保证道,“臣回去就给福县送信,定督促他将字画练好。”
“罢了,随他去吧。”老皇帝不在意地摆摆手,“所幸是个能办实事的,那些花里胡哨的表面功夫,不会也罢。”
毕竟朝廷里,最不缺的就是这类人,他每天看,都腻歪了。
老皇帝问道:“他末尾提到,随奏折一同送来的,还有当地的一些物件,呈上来让朕瞧瞧,有甚新鲜玩意儿。” ↑返回顶部↑
“又是他,”听见是江璟云,老皇帝语气意味深长,“被派去那么偏远的地方,难为他还念着你这老师,一点小玩意儿,大老远的路,还巴巴地特意给你送来。”
那酸溜溜的意味,昭然欲揭。
赵学士却似毫无察觉,面色如常道:“此事福县应已上奏禀告,许是您公务繁忙,还未曾看到。”
说完,他抬头看了一眼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其中意思,显而易见。
“咳嗯,”老皇帝掩唇轻咳,“替朕将奏折翻出来,看看上面都说了些什么。”
好不容易才从最底下抽出福县的奏折,老皇帝展开一看。
果然,关于江璟云近期所做的工作,包括开垦梯田、稻田养鱼以及水泥开采等问题,都有在奏折中一一说清楚,并且贴心的附上示意图。
皇帝盯着那两张图许久,半晌,还是没忍住吐槽道:“你这学生,字不咋滴,画工怎也如此差。”
画面歪歪扭扭,毫无美感可言,但总算内容没有遗漏,依稀能从其中辨认出画要表达的意思。
“技不如人,也不晓得找个画师替他。”皇帝摇头,将纸递给赵学士。
“那孩子实诚,许是觉得亲手所画,更能表明他的诚意。”赵学士为江璟云辩解,可待自己看清画上的内容,也不禁笑了。
这画工,跟稚子有甚区别?
他忙向皇帝保证道,“臣回去就给福县送信,定督促他将字画练好。”
“罢了,随他去吧。”老皇帝不在意地摆摆手,“所幸是个能办实事的,那些花里胡哨的表面功夫,不会也罢。”
毕竟朝廷里,最不缺的就是这类人,他每天看,都腻歪了。
老皇帝问道:“他末尾提到,随奏折一同送来的,还有当地的一些物件,呈上来让朕瞧瞧,有甚新鲜玩意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