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养家日常 第33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秀兰知儿媳妇面薄,赶紧笑着打岔,“我们将才商量着打一坛烧酒和几两梅子酒,你瞧瞧还要别的不?”
  “这些就够了,我去跟老板说。”
  前头打酒的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不多时就轮到郑青云。
  他先跟老板问了价,得知铺子里打酒用的是长柄竹提子,计价也以此为准,烧酒十三文一提,梅子酒十一文一提。
  他们今日来时带有一小酒坛,装四提烧酒便已到颈口,郑青云及时喊了停。
  “再给你添点儿,还是算五十二文。”老板爽朗一笑,又往坛子里勾上一点,才塞好塞子交给郑青云。
  接着又利落地用竹筒给他装了两提浅黄色的梅子酒,并细心叮嘱:“若不急着喝,回去还是用坛子仔细封起来放着。”
  郑青云道过谢,付好钱提着新打的酒水回去招呼方竹他们离开。
  方竹吃完一根糖画,已经缓过那股子羞劲儿,瞧着郑青云手里的小酒坛有些好奇:“多钱?”
  “七十四文。”
  方竹咂舌,这都能买好几斤肉了。但一想只是过年喝两口应个景,又觉得还能接受。
  陈秀兰也笑:“好在青云不好这一口,不然光酒钱都不够造的。”
  方竹忆起村里那些个酒鬼,几乎都是在外欠着一屁股债,对此深表赞同。
  买完酒,一家人顺着街道继续闲逛,不管路过什么摊子都要上前看一眼,有心仪的就问问价。
  一路走得极慢,郑青云的背篓里渐渐冒起堆,手上也拎了不少油纸包。
  倒也没有乱花钱,都是过年要用的东西。
  譬如熬腊八粥的莲子、桂圆,过年要贴的对联、年画,待客用的米花糖、桃酥,还有去舅家拜年要送的礼,样样都不能少。
  虽说如今才初七,离过年还早,但这些东西备着也不坏。万一又遇上连日的大雪,也不用忧心。
  他们在城里转悠一个多时辰,才总算把能想起的东西都买齐,大包小包地提着去城门口赶车。
  今日在城门口揽客的车夫也不是一般的多,牛车、驴车、骡车排了好几列,根本用不着等,一过来就有人迎上来问郑青云是去哪儿的。
  “苍黎村。”
  “那正好顺路,您几位上车,我们马上就能走。”
  郑青云顺着男人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他那牛车上已经坐了四五人,板车上还堆着不少东西。他们四个一上去,必然挤得很,郑青云不大满意,直言拒绝了男人。
  男人却还想争取,追着郑青云劝说,被郑青云不耐烦地一喝,再不敢纠缠,回到车旁等待后来的人。
  其他车夫见男人没跟郑青云谈妥,争着上前拉客。
  郑青云最后选了辆干净无人的驴车,那车夫就是隔壁村的,跟郑青云讨价还价一番,答应以七文钱专送他们一家人进村。
  离县城越来越远,来往的车辆也渐少,驴车跑起来快上许多。
  虽然阳光正好,但沿路还是有风迎面而来,吹得脸有些冷。方竹遮住口鼻,听着怀里的方桃眉飞色舞地讲今儿在城里的见闻,露在外头的一双眼盛满笑意。
  第37章
  冬日的阳光最是舒服, 村口的桐树下坐着好些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闲话,瓜子皮花生壳落了一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