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郭桓案后,朱元璋推行了一系列反腐措施,如设立御史台、加强审计制度、推行官员任期制等。】
  始皇微微颔首:“每一任官员都有固定的任期,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地方官吏与当地豪绅勾结。”
  【郭桓案还促成了大写数字的出现,朱元璋将记账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以杜绝贪官污吏通过篡改数字贪赃枉法。】
  始皇:“此计很好,朕用了!”
  秦朝的小篆与后来的文字有所差别,但这几个数字差别不大,再加上秦始皇已经在全国推广天幕所用的文字,不难想象,明朝面临的麻烦将来也会成为很多平行时空的麻烦。
  ……
  【朱元璋严惩贪腐,整顿吏治,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与元末听任贪官污吏横行的局面相比有所改变。】
  【但朱元璋毕竟是一个封建皇帝,他整顿吏治的目的,还是为了巩固朱家王朝的长治久安。他区别官吏是非善恶的标准,也往往是凭他个人的意志来判断。】
  【他的性格猜忌多疑,刚愎专断,不论他的话说的多好听,一旦有人提出的建议触怒他,就会遭到他的滥杀!】
  吴庸打了个寒颤,新朝的皇帝陛下也太难伺候了!
  朱元璋:……
  这就是天幕下的君臣们最不喜欢天幕的一点,似乎所有的封建帝王都是天幕批判的对象……
  【朱元璋“杀尽贪官”的运动贯穿了他的统治,但贪污受贿的现象并未被根除,到了朱元璋晚年,他也只能发出“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哀叹。】
  此时尚未到晚年的朱元璋也有些心灰意冷,为何贪官污吏杀之不尽?
  你们已经有了这么多的特权,为何还要去争抢普通百姓的那点民脂民膏?
  朱元璋将他的问题发到了评论区,立刻就引发了评论区的大讨论。
  “明朝官员的俸禄主要由薪俸和禄位两部分组成,薪俸是官员的基本工资,根据官员的等级和职位来确定,高级官员享有更高的薪俸。”
  “在明朝初期,官员的俸禄主要是米、钞两部分,且主要是给米。后来,随着永乐时期全面推行米折钞的制度,官员的俸禄开始以钞为主,米为辅。此外,明朝还实行过米折物的制度,也就是将部分俸禄折成胡椒、苏木、绢布、棉布等物品发放。”
  “比如明朝正一品的高官月俸是87石米,折合银两约为8.7两,但实际到手的可能更低,因为还存在折色和拖欠的情况。”
  “其他官员按着层级不断减少。”
  其他朝代的官员目瞪口呆,一个月8.7两纹银,这就是一品大员的俸禄!
  朱元璋:“洪武四年,朕不是增加了官俸吗?”
  确实,朱元璋后来又增加了两次官俸,但与其他朝代比起来还是很低。
  “永乐时期开始全面推行米折钞的制度,还有将米折为其他物品。比如郑和下西洋带回来了大量胡椒,永乐帝就用胡椒当做官员的俸禄,但此时的胡椒早已不是过去的奢侈品,在市面上价格低了很多,换算下来官员的俸禄反倒减少了。”
  “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政治腐败和财政困难,官员的俸禄再次被削减。降低官员的俸禄等级、削减禄位福利、取消额外津贴,这样的行为自然会加剧社会的不稳定和官员的不满情绪。”
  “明朝的俸禄是历代最低,再加上大明宝钞不断贬值,官员得到的俸禄可能只是一堆废纸,若是只靠着俸禄是养不活一家人的,比如明朝的大清官海瑞。”
  朱元璋:“怎么会,朕算的很清楚,发下的俸禄是足够他们生活的。”
  朝臣:陛下是不是忘了,他们家里还有儿女、妻妾和奴仆,再加上与友人同僚之间的交际,俸禄真的不够用啊!
  再说了,若是做官只为了养活自己,那他们何必提心吊胆做这个破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