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2 / 3)
“根据历史记载,海瑞在担任七品县令时,每月的俸禄只有7.5石米,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两千七百多元钱。”
“即使在他升任为正二品官员后,经过折色后的薪俸也相对较低,每年可领取的禄米、银两和宝钞折合下来只有很少的数额。”
“海瑞的收入需要养活他一大家子,妻子儿女,还有奴仆,这样算下来还不如我们现在最普通的百姓。”
“两千七百月薪都不够我一个人的生活……”
“由于俸禄较低,海瑞的生活过得相对清贫。他平时几乎不吃肉,只有在特殊场合,比如母亲生日的时侯才会破例买肉吃。”
“后来海瑞被罢官,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放下面子,以撰写文章谋生。”
“这就是明朝最有名的大清官!”
“禄位是官员的特殊待遇和特权,包括土地、田产、人口。禄位的高低与官员的地位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官员的收入,但也使得官员与民众之间产生了利益冲突。”
“换位思考一下,朱元璋就能明白普通官吏的想法了。”
“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将他的儿子都封到各地为王,希望他们能够永享富贵,那些官员自然也希望能为子孙后代留下积蓄啊。”
朱元璋:……
“俸禄制度的低廉和拖欠使得许多官员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从而产生了贪污腐败的动机。”
明朝的文臣武将无不为天幕点了个大大的赞!
“不过也不能像宋朝一样,过高的俸禄待遇也可能导致官员腐化和享乐主义的倾向。”
宋仁宗:……
朱元璋觉得自己的面颊有些发热,他从一开始就将官员放在自己和百姓的对立面,从来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过问题。
当然,封建皇帝与普通百姓从来都不是一个阶级的,朱元璋自以为为百姓好的制度也不一定能落到实处!
“汉唐的官员为何没有这么多贪污问题,因此他们都出身世家大族,家中积攒了几辈子的财富,不需要通过收刮民脂民膏来致富。”
出身世家的李世民感同身受,想当年他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他也是鲜衣怒马的少年郎,手里的钱财多的花不完。可自从做了皇帝,他觉得自己是整个天下最贫穷的人……
“宋明之后的官员都是通过科举上位的,他们本身并没有多少积蓄,只能靠着俸禄生活。当俸禄不够维持他们的体面之时,就只能走向贪污腐败这一条路!”
“所以,后来的清朝才有了所谓的高薪养廉,却依旧养出了一个史上最大的贪官!”
雍正:……
第504章 洪武大帝
【朱元璋在朝堂上杀的人头滚滚,这些空缺自然要有人填补,为了培养足够多的忠诚的官员,他专门成立了培养人才的国子监。】
【从西周的世卿世禄制,到秦国的军功爵制,再到两汉的察举制和征辟制,以及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不断发展进步,不过这些制度都存在一定弊端,不利于皇帝的集权和社会的公平。】
【到了隋唐,科举制得到推广,这一相对公平的制度使得广大中小地主也能参与到朝政中来,皇帝重新掌握了官员的选拔权。】
【明朝的科举制度在宋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出现了“八股取士”这一饱受批评的制度。】
朱元璋怒道:“咱的科举制不就是承袭自宋元,这怎么也能被骂!”
朱标皱了皱眉,没有说话,后世对宋元的很多制度都是持批评态度的,明朝完全承袭自元朝的制度自然也免不了被批评。
明朝之前的平行时空也很是好奇,毕竟科举制自隋朝出现后,一直都是后人口中的先进、公平的制度,怎么到了明朝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评价? ↑返回顶部↑
“即使在他升任为正二品官员后,经过折色后的薪俸也相对较低,每年可领取的禄米、银两和宝钞折合下来只有很少的数额。”
“海瑞的收入需要养活他一大家子,妻子儿女,还有奴仆,这样算下来还不如我们现在最普通的百姓。”
“两千七百月薪都不够我一个人的生活……”
“由于俸禄较低,海瑞的生活过得相对清贫。他平时几乎不吃肉,只有在特殊场合,比如母亲生日的时侯才会破例买肉吃。”
“后来海瑞被罢官,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放下面子,以撰写文章谋生。”
“这就是明朝最有名的大清官!”
“禄位是官员的特殊待遇和特权,包括土地、田产、人口。禄位的高低与官员的地位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官员的收入,但也使得官员与民众之间产生了利益冲突。”
“换位思考一下,朱元璋就能明白普通官吏的想法了。”
“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将他的儿子都封到各地为王,希望他们能够永享富贵,那些官员自然也希望能为子孙后代留下积蓄啊。”
朱元璋:……
“俸禄制度的低廉和拖欠使得许多官员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从而产生了贪污腐败的动机。”
明朝的文臣武将无不为天幕点了个大大的赞!
“不过也不能像宋朝一样,过高的俸禄待遇也可能导致官员腐化和享乐主义的倾向。”
宋仁宗:……
朱元璋觉得自己的面颊有些发热,他从一开始就将官员放在自己和百姓的对立面,从来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过问题。
当然,封建皇帝与普通百姓从来都不是一个阶级的,朱元璋自以为为百姓好的制度也不一定能落到实处!
“汉唐的官员为何没有这么多贪污问题,因此他们都出身世家大族,家中积攒了几辈子的财富,不需要通过收刮民脂民膏来致富。”
出身世家的李世民感同身受,想当年他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他也是鲜衣怒马的少年郎,手里的钱财多的花不完。可自从做了皇帝,他觉得自己是整个天下最贫穷的人……
“宋明之后的官员都是通过科举上位的,他们本身并没有多少积蓄,只能靠着俸禄生活。当俸禄不够维持他们的体面之时,就只能走向贪污腐败这一条路!”
“所以,后来的清朝才有了所谓的高薪养廉,却依旧养出了一个史上最大的贪官!”
雍正:……
第504章 洪武大帝
【朱元璋在朝堂上杀的人头滚滚,这些空缺自然要有人填补,为了培养足够多的忠诚的官员,他专门成立了培养人才的国子监。】
【从西周的世卿世禄制,到秦国的军功爵制,再到两汉的察举制和征辟制,以及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不断发展进步,不过这些制度都存在一定弊端,不利于皇帝的集权和社会的公平。】
【到了隋唐,科举制得到推广,这一相对公平的制度使得广大中小地主也能参与到朝政中来,皇帝重新掌握了官员的选拔权。】
【明朝的科举制度在宋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出现了“八股取士”这一饱受批评的制度。】
朱元璋怒道:“咱的科举制不就是承袭自宋元,这怎么也能被骂!”
朱标皱了皱眉,没有说话,后世对宋元的很多制度都是持批评态度的,明朝完全承袭自元朝的制度自然也免不了被批评。
明朝之前的平行时空也很是好奇,毕竟科举制自隋朝出现后,一直都是后人口中的先进、公平的制度,怎么到了明朝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评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