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措施,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宋仁宗一概应允。】
  评论区
  “仁宗朝的时侯,官员升迁采用“磨勘”制度,只讲资历年限,不讲政绩,导致官吏因循苟且,无所作为。范仲淹提出新的考核制度,破格提拔政绩卓著的官员,撤换有罪和不称职的官员!”
  “严格地方官吏考核制度,能者上、庸者下!”
  赵匡胤:“人浮于事,尸位素餐,改得好!”
  “宋朝初年,专门在科举制中对官员子弟增加考核,但到了仁宗朝,在优待士大夫的大环境下,恩荫制度被滥用。仅学士以上官职,在二十年内通过恩荫,其兄弟子孙出任京官的就有二十人。范仲淹改革恩荫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及其亲属荫补入仕,减少冗官。”
  赵光义:“朕特意为官员子弟增加的考试被废了吗!”
  “改革科举考试,将重视诗赋改为重视策论,强调学以致用,择取有真才实学的士子为官!”
  “重视农业,奖励农耕,整治军备,试图在京城附近恢复府兵制,寓兵于农。”
  赵匡胤一惊:“府兵制!”
  府兵制必须配合均田制,保证百姓有最基本的土地。但大宋大量的土地都集中在地主权贵的手中,哪有土地分给百姓!
  “……”
  【庆历新政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整顿吏治、解决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切中了北宋的现实困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