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修筑的大顺城堡垒,围绕其构建了金汤寨、风川寨、肃远城等28座城寨,形成了坚固的战略体系。”
  “为了解决军需问题,范仲淹还在边境地区屯田。”
  “这才是两军交战正常的画风啊。”
  ……
  【他还积极争取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持,深入少数民族居住地视察,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建立赏罚公约,使他们安心归附宋朝。】
  评论区
  “这些少数民族对范仲淹心悦诚服,感恩戴德,亲切地称呼他为“龙图老子”,还为其画像立祠,颂扬他的功德。在范仲淹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数百民族首领“哭之如父”,斋戒三日。”
  ……
  【范仲淹的民族政策、筑城营田等战略思想,以及训练有素的边防军队,共同构成了抵御西夏的坚固防线!】
  赵祯:“这是科举选出来的?这是文官?”
  赵光义:“朕就说了以文制武是有道理的!”
  赵匡胤:“大宋开国一百多年,也就出了一个范仲淹。”
  李世民:“到底是文官,做的再好也无法开疆拓土,只能坚守阵地……”
  唐朝之前的文臣武将界限并不分明,他们都能上阵杀敌,带兵冲锋!因此,唐初君臣看宋朝的战争,看的十分憋屈……
  【《渔家傲·秋思》便是写于这一时期:“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评论区
  “这是一个真正经历过战场的文豪才能写出来的诗句。”
  “相较于苏轼的‘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我更喜欢范仲淹的‘将军白发征夫泪’!”
  “战争从来都不浪漫,只有鲜血与死亡……”
  苏轼:“这些后人似乎很矛盾,他们不喜欢战争,却又对大宋朝廷的和议政策嗤之以鼻!”
  苏洵:“战争也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若是为了保家卫国,那便应该支持!”
  苏辙:“他们定然经历过一场惨烈的战争,饱受强者的凌辱,才会追求强大的军事力量,向往秦皇汉武的功绩!”
  【宋军与西夏之间的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宋仁宗对范仲淹的军事才能十分欣赏,加封其为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成为西北边境的最高统帅,西夏军队再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西北战事稍歇,宋仁宗就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
  【宋仁宗对对范仲淹、富弼等人特别礼遇,要求他们立刻拿出一个能让天下太平的方案来。】
  刘娥忍不住了,将皇帝喊到跟前,问道:“你这般着急做什么?三冗问题,土地兼并,哪个不是大宋有史以来的大问题,想要根除必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做到。从来没有什么办法是能够一蹴而就,让你一步迈向太平盛世的!”
  赵祯喃喃道:“大娘娘,儿知道了。”
  【范仲淹也不含糊,立刻上奏《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
  刘娥:“范仲淹早就不吐不快了吧!”
  范仲淹踌躇满志:“臣从政28年,看到了很多朝政的弊端,如今既有机会,自然要一一改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