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东降女真,西攻党项、回鹘,北攻铁骊,南攻宋,扩展了辽国的统治疆域,对辽国的兴盛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评论区
  “宋朝的雄州知州贺令图等人上言,说辽国主少国疑,母后专权,宠臣用事,国人怨疾,建议皇帝乘此机会,直取幽云!但其实这时萧太后已经稳定了内部的声音,君臣协和,政治贤明,并不存在什么可乘之机。”
  贺令图的姑父赵匡胤:这个侄子眼界不行啊!
  “赵光义却信以为真,不顾宋朝粮草、军械缺乏,北伐准备不足,开战胜算不多的实际情况,不和宰相商量,就断然决定对辽用兵,兵分三路,大举北伐。这就是雍熙北伐,结果自然是大败而归!”
  “这就是轻视女子的代价!”
  “宋太宗想要凭侥幸获胜,殊不知轻敌冒进只会带来损兵、折将、丧地的后果!”
  “岐沟之蹶,终宋不振!”
  “从此,宋对辽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被迫转为战略防御。”
  赵光义紧要牙关,狠狠地盯着北方:“天幕说的是,朕再也不会小觑那个女人了!”
  【经过多年的稳定发展,辽国国势日盛,再次拥有了发动全面战争的实力。公元1004年,萧太后母子亲自带兵南下,大举攻宋,一连攻破宋朝多个城池,直接威胁到宋朝的都城东京开封!】
  评论区
  “应天逝去有承天,力挫南军息战烟。弟坐燕云兄纳币,干戈玉帛化澶渊。李仲元”
  赵恒:……
  【公元1009年,萧绰为耶律隆绪举行了柴册礼,把军国大全交给儿子,一个月后,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
  【萧太后萧绰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她在辽朝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契丹的兴盛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只是在宋朝文人的笔记中,却多是关于萧太后的风流趣闻,似乎萧太后与韩德让的关系比每年多达三十万的岁币还要值得记载……】
  宋朝文人:(捂脸)……
  评论区
  “自武则天横空出世之后,那些读书人都在不遗余力的打压女性,他们不想承认萧太后的优秀,但雍熙北伐与澶渊之盟却是宋人掩盖不住的污点。”
  “于是,那些掌握笔杆子的文人就在两性关系上不遗余力的抹黑萧太后了。”
  “萧太后与韩德让本就有婚约,因政治原因进入辽景宗的后宫,成为掌握军政大权的皇后。在辽景宗去世后,萧绰为了寻求以韩氏家族为首的汉族官员支持,再次与韩德让走到了一起。”
  “宋朝的使臣路振还记录了一件事,说萧太后毒杀了韩德让的原配妻子,就连她的幼子耶律隆裕都是二人的私生子,还言之凿凿的说自己亲眼目睹。”
  “这位宋使难道是躲在人家的床底下看到的吗?”
  萧太后冷笑一声,对宋人的言语污蔑毫不在乎……
  “事实上,在辽国这件事并不算什么污点,萧太后与韩德让的关系本就是半公开的情人关系。韩德让无所避讳地出入于萧太后的帐幕,出外游猎和处理政务,都是同案而食,并排而坐,萧绰对韩德让的宠爱和器重有目共睹。”
  “萧太后给韩德让赐姓耶律,改封晋国王,让他正式成为契丹皇族的一员。”
  “萧太后去世后,辽圣宗以天子必有长的说法,按着自己的字辈,为韩德让赐名隆运,韩德让成为辽国皇帝的兄长,位在亲王之上!”
  “辽国人都不在意的事,反倒是宋国人频频破防……”
  【后来在宋人编撰的《杨家将》等故事中,萧太后也总是以奸诈阴险的反派角色出现,她是“杨家将”的死敌,杨家满门忠烈尽数折于她手,将她放在了忠贞义士的对立面,这无疑是对萧太后形象的污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