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诗人无比希望能够回到过去,鼓舞皇帝中兴大唐,恢复往日的繁荣!】
  评论区
  “位卑未敢忘忧国!”
  “身处乱世,颠沛流离,仍抱忧国忧民之心!”
  “这才是我们推崇的诗圣!”
  ……
  【公元765年,严武不幸突患疾病,死于成都。杜甫对严武深切哀悼,并做了很高的评价。】
  严武震惊:“某才活了四十岁!”
  评论区
  “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他把严武比成颜回、贾谊,认为严武的早卒给尘世留下了遣憾。”
  “又将他比作诸葛亮,和武帝时的文翁:‘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严武的来去让蜀地的大山都为之载轻载重。”
  严武:“哈哈哈,某也算青史留名了……”
  【死者已矣,杜甫却失去了最后的护持,不得不离开成都,举家东迁,他途径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次年到达夔州(奉节)。】
  【这一路上,他看到了许多前人留下的遗迹,不由得感慨万千,留下了五首《咏怀古迹》。】
  【在了庾信故居,杜甫写下了“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南梁庾信:“这说的是吾!”
  评论区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他出身于一个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的家族,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后来成为昭明太子萧统的侍读。”
  “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投靠梁元帝,并奉命出使西魏。南梁灭亡后,留居于西魏,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
  “庾信在北方身居显贵,成为文坛宗师,受到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却又时刻都在思念故土,为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
  “他特殊的人生经历,让他能够将南北的文风融合起来,结出‘穷南北之胜’的硕果。被称为魏晋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面说的这些庾信都没有在意,他唯一在意的点便是他将会出仕敌国!
  南梁灭亡后,梁臣风流云散,不是在北方出仕,便是投奔南陈,无人能够幸免……
  【在宋玉宅,杜甫留下了:“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评论区
  “宋玉是宋国公族后裔,生于楚国,曾在楚顷襄王麾下出仕,后来继任的楚考烈王被春申君黄歇架空,宋玉也被罢免了一切职务。公元前222年,楚国灭亡,宋玉同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当然他最出名的还是辞赋,他的辞赋多受屈原影响,有代表作《九辩》,他谱写的《阳春》、《白雪》是高雅音乐的代名词。”
  ……
  【在昭君村,杜甫为王昭君鸣不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