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2 / 3)
“仇士良历经六朝,废杀太子,拥立皇帝。他掌权期间,杀二王、一妃、四宰相,贪酷二十余年!”
【李昂利用王守澄新丧,宦官势力被削弱的节点,发动了“甘露之变”,企图彻底消灭宦官势力。但事情被仇士良提前侦知,兵变以失败告终,皇帝李昂被宦官软禁,失去了权利,史称“甘露之变”!】
评论区
“李训让人谎称金吾厅后石榴树上出现甘露,想在神策军中尉仇士良等人,带着宦官前往查看时,将他们尽数杀光。”
“但兵变尚未开始,李训、郑注就开始抢功,作为武力保障的金吾卫将领神色紧张,被仇士良看出了端倪。”
“于是,宦官挟持皇帝,派遣神策军捕杀李训、郑注和众宰相,血洗长安!神策军逢人便杀,杀了包括大部分朝臣在内的上千人才停下屠刀……”
【此后,皇帝被宦官软禁,朝中大事都被宦官掌握,宦官气势凌人,威胁天子,藐视宰相,欺凌朝臣,不可一世!】
汉献帝刘协为后世的同行拘了一把辛酸泪,没想到居然有比朕还惨的皇帝。
李昂:(灬@ @灬)
【五年后,李昂抑郁而终,年仅三十三岁,庙号文宗。】
【李昂继承父兄基业,厉行节俭,从谏如流,一改两朝奢靡之风,废止了很多劳民伤财的工程,注重官吏考核,殚精竭虑夙兴夜寐,时刻想着恢复大唐的权威,重振帝国的雄风,却功败垂成!】
李昂:难道这就是朕的结局吗?
不,这一次,朕定要成功,要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功业!
与此同时,宦官也提高了警惕,意欲先下手为强……
【早在宪宗末年,以牛僧儒与李德裕为首的朝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便愈演愈烈,牛党、李党相继掌权四十余年,史称“牛李党争”!】
【安史之乱后,君权势弱,相权分裂,朝臣争权夺利,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到了文宗李昂执政时期,牛李两党以朝堂为战场,针锋相对,对人不对事,将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大事之上。以至于李昂也不得不感慨:“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评论区
“长达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以牛党元气大伤、苟延残喘,李党被贬谪为地方官,宦官、藩镇的势力大增,而宣告结束。”
李德裕痛心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李党的领袖应该是李宗闵吧,李德裕还是很公正的,他为相期间没有打压牛党,还提拔了很多牛党的官员。”
“但是,当时的朝堂上下都把他当作李党的领袖。”
“……”
【朝臣势力分裂,使得宦官更加得势,甘露之变后,宦官沆瀣一气,群臣只能借助藩镇的兵力与宦官对抗,从而埋下了晚唐藩镇与宦官直接冲突的种子……】
李世民感叹:“大唐的宦官远非汉末可比。”
李炎替后面的皇帝喊冤:“宦官掌权之事若是要往上追溯,便要追溯到玄宗时期。”
李隆基:怎么又是朕!
李纯:“玄宗任用宦官为监军,肃宗以宦官掌握禁军,代宗时成为定例,德宗以宦官统帅神策军……后世子孙为之奈何!”
李昂:“神策军有十五万精兵,且装备精良,朝中无人可与之匹敌!”
…… ↑返回顶部↑
【李昂利用王守澄新丧,宦官势力被削弱的节点,发动了“甘露之变”,企图彻底消灭宦官势力。但事情被仇士良提前侦知,兵变以失败告终,皇帝李昂被宦官软禁,失去了权利,史称“甘露之变”!】
评论区
“李训让人谎称金吾厅后石榴树上出现甘露,想在神策军中尉仇士良等人,带着宦官前往查看时,将他们尽数杀光。”
“但兵变尚未开始,李训、郑注就开始抢功,作为武力保障的金吾卫将领神色紧张,被仇士良看出了端倪。”
“于是,宦官挟持皇帝,派遣神策军捕杀李训、郑注和众宰相,血洗长安!神策军逢人便杀,杀了包括大部分朝臣在内的上千人才停下屠刀……”
【此后,皇帝被宦官软禁,朝中大事都被宦官掌握,宦官气势凌人,威胁天子,藐视宰相,欺凌朝臣,不可一世!】
汉献帝刘协为后世的同行拘了一把辛酸泪,没想到居然有比朕还惨的皇帝。
李昂:(灬@ @灬)
【五年后,李昂抑郁而终,年仅三十三岁,庙号文宗。】
【李昂继承父兄基业,厉行节俭,从谏如流,一改两朝奢靡之风,废止了很多劳民伤财的工程,注重官吏考核,殚精竭虑夙兴夜寐,时刻想着恢复大唐的权威,重振帝国的雄风,却功败垂成!】
李昂:难道这就是朕的结局吗?
不,这一次,朕定要成功,要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功业!
与此同时,宦官也提高了警惕,意欲先下手为强……
【早在宪宗末年,以牛僧儒与李德裕为首的朝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便愈演愈烈,牛党、李党相继掌权四十余年,史称“牛李党争”!】
【安史之乱后,君权势弱,相权分裂,朝臣争权夺利,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到了文宗李昂执政时期,牛李两党以朝堂为战场,针锋相对,对人不对事,将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大事之上。以至于李昂也不得不感慨:“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评论区
“长达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以牛党元气大伤、苟延残喘,李党被贬谪为地方官,宦官、藩镇的势力大增,而宣告结束。”
李德裕痛心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李党的领袖应该是李宗闵吧,李德裕还是很公正的,他为相期间没有打压牛党,还提拔了很多牛党的官员。”
“但是,当时的朝堂上下都把他当作李党的领袖。”
“……”
【朝臣势力分裂,使得宦官更加得势,甘露之变后,宦官沆瀣一气,群臣只能借助藩镇的兵力与宦官对抗,从而埋下了晚唐藩镇与宦官直接冲突的种子……】
李世民感叹:“大唐的宦官远非汉末可比。”
李炎替后面的皇帝喊冤:“宦官掌权之事若是要往上追溯,便要追溯到玄宗时期。”
李隆基:怎么又是朕!
李纯:“玄宗任用宦官为监军,肃宗以宦官掌握禁军,代宗时成为定例,德宗以宦官统帅神策军……后世子孙为之奈何!”
李昂:“神策军有十五万精兵,且装备精良,朝中无人可与之匹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