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激起了百姓的反抗情绪。”
  李世民:“朕写的《贞观政要》早就讲清楚了君民之间的关系,君为舟民为水,你们都忘了吗!”
  隋末乱世他们可是都经历过的!
  【叛军投降的大将都被朝廷任命为各地的节度使,节度使的权利越来越大,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渐形成,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
  评论区
  “安史之乱后,河北三镇依旧在安史乱党的手中,只是名义上归属朝廷。”
  “节度使有兵有钱,各有异心,对中央朝廷听调不听宣。”
  “安禄山与史思明死后,依旧被河朔旧将当作圣人崇拜,唐朝庭为了安定北方人心,只能为安史四人立祠祭祀。”
  “虽然叛乱平息了,但人心也散了……”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为了解决国内的动乱,朝廷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的重兵皆调遣到内地,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势力,造成边防空虚。吐蕃人乘机而入,侵占陇右、河西走廊等地。】
  【因为吐蕃截断了大唐与西域的联系,大唐君臣并不知道在遥远的西方还有一支孤军在坚守阵地——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李世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一颗心也被这首直白的诗揪了起来。
  【郭昕,汾阳王郭子仪之侄。安史之乱中,郭昕奉命巡抚河西、安西等地,抵御吐蕃的进犯。却没有想到,这一去,再也没有回到中原……】
  【吐蕃趁着中原战乱,侵占河西陇右,自然也不会放过安西四镇。但他们却在这里碰上了一颗钉子,安西、北庭都护府与沙陀、回鹘相互支援,吐蕃久攻不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