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到贞观末年,人口已经恢复到三百八十万户,与开国时的两百万户相比几乎增加了一倍!”
  “一个贞观之治打下了大唐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基础!”
  ……
  【当然,这样的盛世,不仅是李世民一个人的功劳,贞观年间的朝臣也是盛世的缔造者!李世民感情丰富,十分擅长处理君臣关系,不仅将他们治理的服服帖帖,还让大部分人得以善终。】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年老体衰,开始怀念往事,回忆曾经金戈铁马的战斗岁月。为了纪念这些为大唐的开创和贞观之治的缔造做出卓越贡献之人,李世民命阎立本在凌烟阁为功臣描绘画像,以为人臣荣耀之最,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唐初的朝臣这下彻底激动了,他们拼搏一生,求的不就是青史留名吗!
  陛下真是太好了,他知道我们想要什么!
  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陛下心里排到前二十四?
  同时,他们也在心里暗暗较劲,谁都想要排在前列,证明自己才是最得陛下宠爱的朝臣。
  李世民:“于兹十有馀年,斯盖股肱罄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心,以致于此。”大唐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群臣肱骨的功劳!
  评论区
  “从此,凌烟阁成为唐代所有豪杰才子从军报国的追求!”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都说了,书生有什么用,他宁愿从军,追求封侯拜相的荣耀!”
  “长孙无忌排名第一,他是北魏皇室旁支,后改姓长孙氏。他的父亲是隋朝名臣长孙晟,妹妹是李世民的皇后。他早年跟着李渊,没有参与开国之战。但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功勋卓著,位列第一!”
  “长孙皇后贤德自省,不希望自家重蹈汉朝外戚的覆辙,劝谏李世民不要给哥哥封赏。长孙无忌也善于避嫌,在贞观朝赋闲将近二十年,直到贞观二十二年,宰相房玄龄病危,他才出山接掌朝政!”
  李世民对这个大舅哥也很是信任,“辅机善避嫌疑,决断事理,古人不及!”
  同僚对长孙无忌的排位并无异议,毕竟他确实有开国之功,又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便是看在长孙皇后的面上,也不好有所非议。
  太极殿中前三排的朝臣都是真正有风骨,有德行的坚贞之臣,三排往后的根本没有资格与长孙无忌相比。
  “排名第二的是李孝恭,他是李渊的堂侄,既是宗室又是功臣,开国之战中有灭萧铣、平巴蜀,镇压辅公祏,平定江南之功。”
  “但他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失去了李世民的信任,贞观一朝逐渐退出权利中心,晚年以美色自娱,于贞观十四年暴病而亡!”
  群臣:好吧,这是李唐宗室,跟太宗陛下是同一个曾祖,比不了比不了!
  只有李孝恭心情复杂,他因为没有站队李世民,已经被边缘化,在朝堂上如同一个摆设。却没想到,百年之后还能得到如此高的荣耀,这辈子……值了!
  “排名第三的是杜如晦,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隋朝大臣,出身显赫,博雅好学。他也是最早跟着李世民的谋臣之一,深受重用。”
  “可惜,他死的太早了,贞观四年就病死了。”
  任何一个人听到自己的死讯都无法淡定,更何况,是贞观三年的杜如晦。
  李世民立刻命太医为杜如晦诊治,可惜,太医学艺不精,根本诊不出来。
  李世民只能再次下旨,紧急寻找孙思邈。
  “魏征排名第四,他出身贫寒,曾跟过瓦岗寨,也跟过窦建德,还是废太子李建成的太子洗马,但这并不妨碍李世民对其重用。”
  贞观年间的魏征尚且淡定,武德年间的魏征却再次有了无地自容的感觉,虽然自己并没有做任何对不起主家之事……
  “魏征死后,李世民悲痛的说他失去了自己的镜子,还为其作诗一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