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份殊荣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恰好因魏征举荐入朝的杜正伦、侯君集谋反被诛,一些人便诬告魏征结党营私,还说魏征将自己劝谏太宗的话私下告诉史官,太宗信以为真,很不高兴,推到了他亲手为魏征写的纪念碑。”
  “请注意,李世民推到的是他亲手写的纪念碑,是一份殊荣,并不是魏征的墓碑!”
  “后来,太宗亲征高句丽,损失巨大,悔不当初,无比思念敢于直言的魏征,又将他的纪念碑重新竖了起来!”
  李世民嘴角抽搐,难道我晚年也会犯这样的糊涂?
  魏征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劝谏,“陛下,臣德薄才浅,不值得树碑立传,只希望陛下能够戒骄戒躁,不要忘记我等开创盛世的初心!”
  李世民只能答道:“朕知道了,都听玄成(魏征字)的。”
  “房玄龄排第五,他是唐朝名相,与杜如晦合称房谋杜断。他18岁便在隋朝考中进士,后投奔李世民,成为李世民早期重要的谋臣。”
  “玄武门之变中,他参与其中,与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并列第一。贞观一朝,他一直都是总理朝政的宰相,是李世民的良佐,可以说,贞观之治也是他一手打造的。”
  李世民:房玄龄善谋却优柔寡断,杜如晦处事果断却不善谋略。
  “可是,既然是“房谋杜断”为何不是房玄龄在前,杜如晦在后呢?”
  这话一出,排在房玄龄前面的人都有些不自在,毕竟房玄龄才是真正的贞观首辅!
  “因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非按照功劳大小排名,而是在贞观十七年,唐太宗选出二十四个功臣后,按照最高官职排名的。”
  “已经去世的人都得到了远超自己本职的虚衔,因而排在前面。”
  “长孙无忌最高虚衔为司徒,房玄龄是司空,但李孝恭、杜如晦、魏征都已经去世,死后赠官也是司空,因死者为大的原则,房玄龄排在三人后面。”
  “还比如,贞观二十三年才去世的李靖,因为去世较晚没有得到赠官,位列第八!”
  李靖有些无语:死的早居然也有好处!
  其他人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第六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父,长孙皇后自幼丧父,是高士廉抚养他们长大。”
  李世民: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只是不善于直言劝谏。
  “第七尉迟敬德,他多次在战场上跟着李世民拼杀,还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李元吉。天下平定后,他失去了用武之地,常年闭门不出,炼丹自服。”
  尉迟敬德无法理解自己的选择:某晚年居然把自己锁在家里炼丹!
  其他人看到的却是:这可是凌烟阁第一位纯粹的武将,果然跟大领导距离越近,越能被大领导记起……
  第291章 贞观之治
  评论区
  “李靖排名第八,他是唐代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他自幼出身于官宦之家,父祖都是隋朝的高官,隋朝名将韩擒虎是他的舅舅。”
  “李靖自小便文武双全,尤其擅长兵法,韩擒虎对他的评价是可与孙、吴相比的只有李靖。”
  “李靖初仕隋朝,虽然官卑职小,却备受朝中大员看中,杨素称其终将取代自己,礼部尚书牛弘称其为王佐之才!”
  李靖已经很久没有回忆过隋朝之事了,那些事情就像是上辈子的经历,逐渐消失在他的记忆中。
  他只记得当时发现太上皇李渊要起兵反叛,他一心想着前往江都,为隋炀帝通风报信。结果,天下大乱,他被困在长安根本找不到杨广,最后被李渊的军队俘虏。
  之后,便是进入陛下的幕府,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