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55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谕笑道:“带这么多东西,特斯拉先生要在中国长住一段时间?”
  特斯拉说:“来都来了,不看个痛快岂不太不过瘾。”
  冯如最关心自己的宝贝飞机,下船后立刻找李谕问道:“院士先生,您说的飞机厂是建在上海吗?”
  李谕说:“在天津。不过以后上海肯定会有起飞、降落用的飞机场。”
  冯如说:“原来也不在北京城。”
  “天津也不错。”李谕。
  就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北洋政府的干扰,李谕才选在天津,同时可以促成天津早点诞生飞机场,加强北京天津之间的交通。
  半年后,袁世凯便会在北京南苑建设南苑机场以及航校,——此处早在晚清时代就已经准备作为飞机场使用。
  要是李谕选在北京,肯定会被合并一处。因为就算一百年后,一个城市有两座机场的也屈指可数,何况民国初年北京的城市规模只局限在二环以内。
  李谕先带着他们一行人前往汇中饭店用餐。
  刚进饭店,贝尔就看到了前台上的几台电话机,对李谕说:“上海已经用上了这么先进的型号。”
  李谕说:“早在贝尔先生您发明电话的第二年,上海就有了电话机。”
  伊士曼吃惊道:“比东京还有孟买快了那么多!”
  民国时期,上海在整个亚洲一直是首屈一指的城市,非常先进时髦。
  李谕笑道:“不仅电话,无线电也是最新型号。”
  贝尔又问道:“李,你的住处也有电话吗?”
  “当然有。”李谕说。
  “一年电话费要多少?”贝尔问。
  “四十元,差不多七八十美元的样子。”李谕说。
  贝尔道:“价格不是想象中那么昂贵。”
  上海的电话费用在民国算很低了,主要是电话公司在做推广,就算商户也仅比普通家庭贵了十元。
  而其他城市则要贵上不少。比如广州,私人安装一部电话需要交给“广州市自动电话管理所”350元的初装费,另外每月还要缴6元月租费。当时广州市长月薪不到300元,一个月的薪水都不够装一部电话。
  所以除了机关单位以及一些企业,只有非常富裕的家庭才有可能安装电话。
  至于公用电话,收费标准是每5分钟计价一次,不到5分钟的通话也按5分钟计算,每次收费0.6元。要是长途电话,每次收费最高可达5.5元。
  民国时期想异地恋煲电话粥,得是顶级的家庭,从上海到北京打一小时电话,就要大几十元。
  乔治·伊士曼的注意力则在报纸以及沿街看到的海报与照相馆上,他对李谕说:“既然上海这么先进,我想我应该在这里开一家柯达照相机销售公司,负责整个中国以及日本、东南亚的生意。”
  “非常欢迎,”李谕说,“你可以在南京路上开旗舰店。”
  “旗舰店?”伊士曼第一次听这个名词。
  李谕解释说:“就是总店,以后说不定您还要在别的城市开分店嘛。”
  “说得是!”伊士曼说,“我看好上海,这里的辐射能力比东京、孟买、新加坡强太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