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1 / 2)
此后一代一削。
先拿禹王开刀,其他的慢慢来就是。
就拿赵王世子来说,若无功绩,只能沦为公爵,其子无功绩,再削一层。
第一百三十八章
如此一来, 便能显出登上皇位的皇子和沦为藩王的皇子之间差距来。
像黎王这样孩子多的,只立一子为世子,其余的若无功绩, 只能沦为庶民,世子承爵为国公,也无封地。
相反, 三代一削,还和皇室沾亲带故。
明光帝想, 先皇放心赵王大约是因为是他的亲儿子, 但他不放心, 所以先遣西北两位将军, 慢慢分权制衡。
还是自己的人用着放心。
等数年后朝中几个王爷传位于世子,爵位一削, 封地也没了, 朝廷不养酒囊饭袋, 各地田赋充入国库, 到时国库充盈, 海晏河清。
明光帝行事果断, 圣旨跟着萧允铮萧允枫一起送去了西北和鹿城。
西北偏寒, 他选了两位武将,官职只在赵王之下, 一同护送萧允铮回赵王府。
腊月初, 萧允枫回到鹿城, 禹王连同府上王妃一同接旨, 心中久久不能平复。
这也就是说藩王前往封地, 对子嗣并没有什么好处,甚至还不如留在盛京。
想想都是皇子皇孙, 一脉相承,命运却大不相同,实在难以让人心平气和地接受。
听着圣旨上条条句句彰显天恩浩荡,实则赶尽杀绝,根本就容不下他们。
从把各家公子接进宫就能窥见一二了。
禹王年过三十,送走了礼部官员和宣旨太监后,拉着王妃把屋门一关,哭丧着一张脸,既心疼儿子受苦,又对圣旨无可奈何。
早知就不听五弟的话,非要把儿子接回来,路上颠簸受苦不算,如今爵位还削了。日后留给枫儿的只有一等公爵,别的孩子更是什么都没有,这家底尚不如盛京世家数代累积,我这还不如把我的命一同要去算了。
什么天潢贵胄,还不如世家子弟能安稳一声。
欺人太甚。
想想禹王早早就藩了,这些年的银钱半数多都搭在了百姓身上,都没给自己的孩子留什么。
禹王能写奏章进京是因为赵王给了不少好处,这些年他和萧秉承一样,借钱给当地百姓,想着日后百姓富裕起来,银子的缺口也能填上。
自己日子算不得贫苦,但也花出去了不少银子,赵王出手大方,他和王妃也想孩子早些回来,毕竟到了议亲的年纪,所以,便答应了。
就有了两封奏章一前一后送去之事。
谁知一封奏章招来这等祸事,皇上下令削藩,本来藩王就无甚权力,只享个百姓供奉,日后连供奉都没有了,换谁谁乐意。
禹王如今真后悔,后悔听了赵王的话,那些金银珠宝,哪里比得过子孙后代的福荫。
王t妃也是一脸哀愁,她道:现在说这些也晚了,这么多兄弟,别的王爷也躲不开,不过是早晚的事。眼下还不如好好想想该怎么办,咱们就这么接了圣旨吗?一点余地都没有吗。
禹王苦笑道:还能怎么办?我要兵没兵,要权没权,早知是这么个结果,还不如当初拥立大哥,如今只能我觍着脸多在位几年,然后再把爵位传给枫儿,除此之外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这样还多积攒些家业,再教导孩子兄友弟恭,别像他们一样。 ↑返回顶部↑
先拿禹王开刀,其他的慢慢来就是。
就拿赵王世子来说,若无功绩,只能沦为公爵,其子无功绩,再削一层。
第一百三十八章
如此一来, 便能显出登上皇位的皇子和沦为藩王的皇子之间差距来。
像黎王这样孩子多的,只立一子为世子,其余的若无功绩, 只能沦为庶民,世子承爵为国公,也无封地。
相反, 三代一削,还和皇室沾亲带故。
明光帝想, 先皇放心赵王大约是因为是他的亲儿子, 但他不放心, 所以先遣西北两位将军, 慢慢分权制衡。
还是自己的人用着放心。
等数年后朝中几个王爷传位于世子,爵位一削, 封地也没了, 朝廷不养酒囊饭袋, 各地田赋充入国库, 到时国库充盈, 海晏河清。
明光帝行事果断, 圣旨跟着萧允铮萧允枫一起送去了西北和鹿城。
西北偏寒, 他选了两位武将,官职只在赵王之下, 一同护送萧允铮回赵王府。
腊月初, 萧允枫回到鹿城, 禹王连同府上王妃一同接旨, 心中久久不能平复。
这也就是说藩王前往封地, 对子嗣并没有什么好处,甚至还不如留在盛京。
想想都是皇子皇孙, 一脉相承,命运却大不相同,实在难以让人心平气和地接受。
听着圣旨上条条句句彰显天恩浩荡,实则赶尽杀绝,根本就容不下他们。
从把各家公子接进宫就能窥见一二了。
禹王年过三十,送走了礼部官员和宣旨太监后,拉着王妃把屋门一关,哭丧着一张脸,既心疼儿子受苦,又对圣旨无可奈何。
早知就不听五弟的话,非要把儿子接回来,路上颠簸受苦不算,如今爵位还削了。日后留给枫儿的只有一等公爵,别的孩子更是什么都没有,这家底尚不如盛京世家数代累积,我这还不如把我的命一同要去算了。
什么天潢贵胄,还不如世家子弟能安稳一声。
欺人太甚。
想想禹王早早就藩了,这些年的银钱半数多都搭在了百姓身上,都没给自己的孩子留什么。
禹王能写奏章进京是因为赵王给了不少好处,这些年他和萧秉承一样,借钱给当地百姓,想着日后百姓富裕起来,银子的缺口也能填上。
自己日子算不得贫苦,但也花出去了不少银子,赵王出手大方,他和王妃也想孩子早些回来,毕竟到了议亲的年纪,所以,便答应了。
就有了两封奏章一前一后送去之事。
谁知一封奏章招来这等祸事,皇上下令削藩,本来藩王就无甚权力,只享个百姓供奉,日后连供奉都没有了,换谁谁乐意。
禹王如今真后悔,后悔听了赵王的话,那些金银珠宝,哪里比得过子孙后代的福荫。
王t妃也是一脸哀愁,她道:现在说这些也晚了,这么多兄弟,别的王爷也躲不开,不过是早晚的事。眼下还不如好好想想该怎么办,咱们就这么接了圣旨吗?一点余地都没有吗。
禹王苦笑道:还能怎么办?我要兵没兵,要权没权,早知是这么个结果,还不如当初拥立大哥,如今只能我觍着脸多在位几年,然后再把爵位传给枫儿,除此之外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这样还多积攒些家业,再教导孩子兄友弟恭,别像他们一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