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整个中原,前左右三面都已经沦陷的汴梁,单独凸在前面,只靠着东南面的陈州、宋州,才不至于孤立无援。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汴梁钉死了没有失守,稳住了中原核心。
  在这一阶段的战争中,大齐虽然败多胜少,但也给北胡大军造成不少杀伤,没有像国战初期那样,一触即溃,各地驻军也没有如河北的大军那般,望风而败。
  乾符十四年到乾符十五年这一年,经过两年不断进攻的北胡大军,不可避免兵锋减弱,各地遂相继稳住了阵脚,大部分节度使都能守住城池。
  入夏以来,黄河南岸的北胡大军,已经没有像样的大胜,绝大部分地方的军队,在攻势不顺的情况下,都停止了进攻,养精蓄锐。
  河北虽然有援军南下,但因为各地义军的牵制,能抽调的兵马实在太少,一万两万的,根本不解决问题。
  因为义军的坚挺,激励了河北民心,所以绿营军的规模,一直没能有效扩大。
  绿营军虽然在跟义军交手,不断有战损的情况下,还能维持十余万的规模,但也只能配合各地北胡驻军应付义军,无力南下。
  黄河南岸的北胡大军,后援乏力,战损就是实打实的。
  他们毕竟是异族,就算强征地方青壮,逼迫他们参战,后者也总是逃窜,一旦战事激烈,两军陷入混战,还经常临阵投靠王师,反戈一击,根本没法用。
  而大齐军队的后援,却是源源不绝,战死了十万人,不用多久就有二十万生力军。新卒老卒搭配使用,在血火战斗中,虽然损失不小,但形成战力也快。
  大齐雄厚的民力物力,已经体现出巨大作用。
  此消彼长,到了眼下,中原战局趋于平稳,各地的节度使守住地盘,没有太大问题,双方渐渐陷入了对峙之局。
  在这种情况下,宋治审时度势,决定在局部战场上开始反攻!
  他选定的第一个对象,就是平卢节度使。
  张仁杰在城门汇合了迎接的官员们,由对方领着进城。
  “廉使军务繁忙,今日无暇接见张大人,大人就在驿馆先歇息半日,有什么需要,只管吩咐就是。”领头的官员,把张仁杰带到了驿馆。
  他嘴中的“廉使”,是节度使麾下的文官们,对节度使的习惯称呼;至于军中将校,则更喜欢称呼节度使为“军帅”、“大帅”。
  张仁杰身为天子使者,而且是三品大员,到了地方,王师厚不亲自出迎也就罢了,竟然还不肯当日见面,张仁杰难免不满。
  但他并未多说什么,就在驿馆等了一日。
  到了第二天,当张仁杰穿好官服,准备去见王师厚时,却被昨日的官员告知,王师厚在军营处理紧急事务,暂且无法分身,请他稍后。
  这一等,就是一整日。
  黄昏时分,官员向张仁杰赔罪,说明日一定能见王师厚。
  第三日也没有见成。
  第四天同样没见成。
  “王师厚这是目无圣上!大人,下官看,王师厚眼中已经没有王法纲纪了,应该立刻禀报陛下,将他捉拿治罪!”随行官员愤怒的向张仁杰进言。
  张仁杰的愤怒并不比属下小。
  可他没有发作。
  只是到了第五天,一大早他就梳洗完毕,带着随行官员,摆开天子使者的仪仗,不顾接应官员的阻拦,直奔节度使府邸而去。
  “张大人,廉使去地方巡查防事了,没在府中,大人现在过来也见不到,不如还是回去歇息,等廉使一回来,下官一定立马禀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