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队修行者立即冲了进来,不由分说,将何焕之等人踢翻在地,一个个押解起来。
  何焕之等人修为也不错,然而这队修行者,却是赵宁临行前留给狄柬之的,都是一品楼的好手,区区一个州府的仓曹主事,又如何能够抗衡?
  “狄大人,饶命!饶命啊,狄大人!下官知错了!”何焕之被压在地上,仍是挣扎着向狄柬之伸出手,满面仓惶、嗓音凄厉。
  “狄大人,下官等知错了,狄大人开恩哪!”其余仓曹官吏,也俱都大声告饶,有人甚至已经泪流满面。
  “立刻带出去,该杀的杀,该下狱的下狱!”
  狄柬之毫不理会何焕之等人,背负双手,抬头再度看向房梁。
  因为站立的位置改变了,这回他的视线正对一片亮瓦,屋外明媚的阳光洒在他脸上,照射得他双眼有些不适。
  他眼中有泪。
  眼泪夺眶而出。
  他不知道赵宁是怎么获胜的,但他知道这必然是一场惨胜。
  他想起赵宁临行时伟岸孤独的背影,想到赵宁面对多名王极境围杀的风险,想及赵宁在沙场上的浴血不挠,想到黑夜中那一根根火把,那一团团火光,那一个个倒下的将士身影,只得喉咙硬如磐石,四肢百骸都燥热无比:
  “赵将军......”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不可能的情况下,依然战胜了北胡强军。
  狄柬之搜肠刮肚,也想不出,除了赵氏与赵宁,大齐还有谁能做到这一点。
  狄柬之睁着双眼,直视着穹顶般的屋顶下,漫无边际的黑暗中,落下的那一束光明,哪怕双眸刺痛纵使泪如泉涌,仍旧强撑着不愿意眨一下眼睛。
  他生怕一个不留神,这线光明就不存在了。
  大齐的国战,已经是如此艰难,大齐的吏治,已经是如此黑暗,但仍有百姓愿意舍家为国,把血肉之躯留在战场上,仍有骁将名帅,在背后满是贪官污吏的情况下,为了保境安民,甘愿带着三军将士死战向前。
  这一刻,狄柬之再清楚不过的感受到,只要有这些人在,大齐的天下就在;只要这些人还在浴血奋战,大齐的江山就绝不会让胡虏给占了去!
  狄柬之自忖不是什么圣人完人,但也愿意倾其所有,为大齐守住这一线光明!
  他自顾自呢喃:“赵将军,无愧是国之脊梁......大齐能有赵将军,实属家国之幸,天下万民之幸!”
  第三六一章 一线光明(3)
  汴梁。
  宋治不是一个马上帝王,大齐已经承平一百二十多年,他在兵事上没有什么造诣,只知道一个太平帝王应该知道的那点。
  即位多年,他的心思也都在内政上,日夜筹谋的是打压世家中央集权,唯一在兵事上倾注较大精力,还是让防御使们招募流民组建新军。
  对宋治而言,筹建防御使新军,更多也是关注权谋和钱粮这两个方面。他不用去理会新军的征战过程,只要根据战果行赏罚之事即可。
  但是国战到了眼下这种局面,燕平城都丢了,河北地千里疆土也陷于敌手,而且大齐军队怎么看怎么打不过北胡大军,亡国大祸骤然成了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宋治忧心如焚、夜夜难眠之余,不得不把大量精力转投到兵事上。
  自打到了汴梁,宋治除了处理军国大事,几乎是手不释卷。
  古往今来有名的兵书都在他的研读范围内,满朝有才的将门重臣、寒门将领,也是三天两头出入勤政殿以备垂询。
  到汴梁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宋治天资聪慧,加上有诸多宿将教导,有国战事实作为参考,他在兵事上的理解一日千里。
  只是知道的兵事越多,他对这场国战的忧心就愈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