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 第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中杀伤力最大的一次是在2400年8月6日。
  眼联盟为了完成对彼岸对手战争潜力的战略性破坏,于西太战区,策动了行星尺度的星表破坏方案,在东北亚岛国脆弱的板块上用了六千亿当量的核武。让该地区的太平洋板块和蒙亚板块之间脆弱的平衡被打破,尽管整个中联已经在这样的前沿区域对这个老牌工业区完成了老弱人口迁移,和多种抗损设施维护,还是有六百万人死亡和失踪。
  惨烈的战争最终以世界上当时大部分人类主导权单体的崩溃结束。战争没有胜利者,在战后的一片废墟中,人类用了二十年的时间重新组建了政治体系,恢复了经济和自由贸易。
  但是,不同于“前三次人类相争结束后,战时应用技术跃进,让全人类获得发展红利”的结果。这次没有红利。
  所有战争矛盾的原因背后都是经济问题,谁能用战争带来的科技进步解决民用经济问题,谁就能开启下一个时代。但是第四次战火爆发的原因是全球各个工业民族的现实消费习惯和前沿高科技脱节。
  所以当太阳系的尘埃落定后打完后,世界依旧是老样子。
  最先进的量子技术,航天技术虽然还有进步空间。但是在这个时代距离实际民用还有一段时间!普通民众,买的房子,吃的大米,用的手机产业,和太空无人机系统毫无关联。
  别说什么星际殖民时代!第二个千禧年时,所有稍硬一点的科幻反映出的太空飞船生活,都有十八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影子,幽闭狭小的船舱,浑浊的空气,以及相互猜忌的船员关系!地球的普通人支持科技发展,是为了生活更好,可不是忆苦思甜。
  眼见着,这个时代上技术和经济脱节越来越严重,分配不公,很多人口被边缘化,导致结构不稳。矛盾横生,眼见着只能通过爆发第五次热战矛盾破局,挽救所属族裔、信仰集群的生存。进而再次奋起,来促进文明集力,将科技继续拔高。但就在这黑暗的前夕,危机突然解除了。
  因为,基础物理突破了!
  2533年科学家通过中微子讯号发射器,穿透地心后发现了奇异的回应,经过五年的研究,他们发现,在地央这个引力心区域内,是可以通过高能物理产生虫洞效应的。
  而更早的时候,生命科学领域,也恰好有相关技术储备
  2455年的时候,医疗领域的大团队,在人脑中确定了人类意识现象挂钩的微观物理现象。
  2478年,用特定的物理试验场,将身患绝症的自愿实验者,在其大脑停止运转的三分钟内,临时保存了意识,植入到了碳基芯片中,维系了五个月的思维存活。
  所以在,2545年,全人类科学部门进行重点攻关,将物理场保存的人类意识和芯片,成功地在一个新生大脑中重新构建了自我思维。
  自此位面穿梭的基础已经完成了,人类可以以信息态的模式,探索微观虫洞另一侧可能的物理世界。
  在2587年,人类的太空飞船在月球,火星,金星,乃至木星,土星核心测绘,确定了这项技术可广泛应用各大星体上。
  ……
  万古长夜终结了。
  从第二个千禧年第一个百年,到第六个百年,经历了两次有核的矛盾冲突后,这个世代的人类陡然发现,未来也许不是星辰大海,而是,多元位面的探索路途。同时人们发现,主世界的文明其实不那么孤单,在诸多平行宇宙上,如同的倒影一样,存在着各种人类的活动迹象。
  卫铿出生于2590年。
  ……
  时间:2608年地点:浦海四号区域。
  在太阳系战争结束后,这里已经重建了高楼大厦,但是高楼大厦之间,是一条条蓝汪汪的海水河道。——和曾经的威尼斯一样。
  由于太阳系战争的主星海陆板块被震荡,大量海底甲烷被释放到大气里,全球急速变暖,所以南极冰川融化了。曾经繁华的大都会,现在已经变成了平均水深两米的水泽之地。不过没关系,海平面的上升,这并不代表就能让海洋生物在这里浪了,人类的工程基建能力反客为主。
  人类修建了一个个坝体,将这些大陆架上的区域分割成一块一块的,在这一片片淡水区域上建造了一块块类似苏州水城一样的行船城市。
  这样的建设不仅仅没让人类活动范围减少,在大地上衍生的方格体将淡水区域快衍伸到过去的大陆架了。25世纪后在过去的黄海区域涌现了的一座座新都会,才是濒临大洋的城市,现在的浦海反而算是内陆了。
  一条条私家小船穿过城用小河道,一条条万吨轮船穿梭在城用河道,都是由城市内的信号站导航——无人驾驶?哦,这在今天不算什么噱头,就像智能手机微信qq视频通话时代,可视电话也不算什么了。
  在这一片繁荣中,自然少不了大量运转的工业区。
  第五次工业革命后,工厂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彻底自动化,智能化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