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1042节(2 / 4)
张斐道:“当初是司马学士向我许诺,我才答应入仕为官的,如今司马学士不管不顾,拍拍屁股走人,那我留着干嘛,我也回去当珥笔算了。”
司马光好气又好笑道:“你这是在说什么胡话,敢情你入仕,全是为了我?我家老仆可能都没有你这般忠心。”
言下之意,你少来,我可不信你。
张斐道:“这与忠心无关,如今公检法得罪了文公他们,司马学士要不在上面顶着,我能撑得起吗?既然如此,就还不如早点抽身走人,以免将来去琼州伐木。”
“难道你回去当珥笔,就不会去琼州伐木?”
司马光瞪他一眼,旋即又皱眉思忖半响,叹了口气:“不过你说得也对,是我想得太简单了。”
这个时候,他要抽身的话,那公检法就会面临很大的危机,因为公检法一直都是保守派在支持,现在公检法跟保守派发生冲突,如果司马光在这时候抽身的话,那公检法只能是完全倒向革新派。
因为保守派是不可能再支持公检法。
但问题是革新派也不一定会支持他们,即便是支持,肯定也是有诸多附加条件的,至少会将公检法改造的面目全非。
因为革新派充斥着权贵阶级。
这当然是司马光最不想见到的。
张斐立刻道:“司马学士,你是对的,他们才是错的,这就是全部的事实。”
“这些话你就别说了,到底是谁得错,大家心里都清楚。”司马光叹了口气,“说吧,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
张斐道:“让事情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在这场官司之前,革新派其实是非常被动的,到底那些百姓所言之事,是真真切切的,不是假的,他们甚至都不敢跟保守派在正面对决,而是要求让公检法来审,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
但在这场官司之后,革新派终于找到了立足点,判决都还没有下,就开始疯狂在朝中造势,指责文彦博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诬蔑薛向。
面对这些指责,文彦博是不动如山,同时坚决否定黄定的判决,御史台、谏院见到老大这么硬气,也纷纷表示,皇庭的此番审理,是不能作数的,御史台也绝不会承认的,并且还要求检察院立刻将通缉犯薛向交出来。
御史台也没有退路的。
事到如今,真正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就只有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皇帝。
老成持重的赵抃,在审视过检察院递交的证据后,必然是要判薛向无罪,但是他知道皇庭一旦判决,那会将双方都逼入绝境。
因为判了无罪,就要还薛向自由,但是御史台通缉令并没有撤销,如果御史台又将薛向给抓了,那怎么办?
这本来不是一个大问题,但随着矛盾激化,会变得越来越致命。
于是赵抃上诉皇帝,希望在皇庭判决之前,能够召开一场枢密会议,彻底解决此事。
赵顼采纳了赵抃的建议,在垂拱殿,召开一场枢要会议。
面对文彦博这个三朝元老,王安石也不好跟对司马光一样,上来就直接开怼,而是表示公检法的审理,是公开的,也是非常公平的,薛向就是被诬陷的。
文彦博不紧不慢道:“陛下,其实御史台一直都没有变过,也没有针对任何人,而真正令此事变得复杂的是公检法,这下属违法,上司哪有不承担责任的道理?”
说到这里,他环视众人一眼,问道:“各位难道就没有做出过类似的判决和指控吗?”
赵抃他们都没有做声。
事实确实如此,以前这种情况,那就是包拯来审,也会将薛向给算进来的。 ↑返回顶部↑
司马光好气又好笑道:“你这是在说什么胡话,敢情你入仕,全是为了我?我家老仆可能都没有你这般忠心。”
言下之意,你少来,我可不信你。
张斐道:“这与忠心无关,如今公检法得罪了文公他们,司马学士要不在上面顶着,我能撑得起吗?既然如此,就还不如早点抽身走人,以免将来去琼州伐木。”
“难道你回去当珥笔,就不会去琼州伐木?”
司马光瞪他一眼,旋即又皱眉思忖半响,叹了口气:“不过你说得也对,是我想得太简单了。”
这个时候,他要抽身的话,那公检法就会面临很大的危机,因为公检法一直都是保守派在支持,现在公检法跟保守派发生冲突,如果司马光在这时候抽身的话,那公检法只能是完全倒向革新派。
因为保守派是不可能再支持公检法。
但问题是革新派也不一定会支持他们,即便是支持,肯定也是有诸多附加条件的,至少会将公检法改造的面目全非。
因为革新派充斥着权贵阶级。
这当然是司马光最不想见到的。
张斐立刻道:“司马学士,你是对的,他们才是错的,这就是全部的事实。”
“这些话你就别说了,到底是谁得错,大家心里都清楚。”司马光叹了口气,“说吧,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
张斐道:“让事情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在这场官司之前,革新派其实是非常被动的,到底那些百姓所言之事,是真真切切的,不是假的,他们甚至都不敢跟保守派在正面对决,而是要求让公检法来审,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
但在这场官司之后,革新派终于找到了立足点,判决都还没有下,就开始疯狂在朝中造势,指责文彦博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诬蔑薛向。
面对这些指责,文彦博是不动如山,同时坚决否定黄定的判决,御史台、谏院见到老大这么硬气,也纷纷表示,皇庭的此番审理,是不能作数的,御史台也绝不会承认的,并且还要求检察院立刻将通缉犯薛向交出来。
御史台也没有退路的。
事到如今,真正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就只有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皇帝。
老成持重的赵抃,在审视过检察院递交的证据后,必然是要判薛向无罪,但是他知道皇庭一旦判决,那会将双方都逼入绝境。
因为判了无罪,就要还薛向自由,但是御史台通缉令并没有撤销,如果御史台又将薛向给抓了,那怎么办?
这本来不是一个大问题,但随着矛盾激化,会变得越来越致命。
于是赵抃上诉皇帝,希望在皇庭判决之前,能够召开一场枢密会议,彻底解决此事。
赵顼采纳了赵抃的建议,在垂拱殿,召开一场枢要会议。
面对文彦博这个三朝元老,王安石也不好跟对司马光一样,上来就直接开怼,而是表示公检法的审理,是公开的,也是非常公平的,薛向就是被诬陷的。
文彦博不紧不慢道:“陛下,其实御史台一直都没有变过,也没有针对任何人,而真正令此事变得复杂的是公检法,这下属违法,上司哪有不承担责任的道理?”
说到这里,他环视众人一眼,问道:“各位难道就没有做出过类似的判决和指控吗?”
赵抃他们都没有做声。
事实确实如此,以前这种情况,那就是包拯来审,也会将薛向给算进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