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742节(2 / 4)
军饷不再进入军营,士兵只需听从军令,将军要扣罚士兵军饷,也需要向提举常平司说明,士兵不需要依仗将军鼻息而存,同时又有军事皇庭从中制衡,其利是远胜于其害。”
富弼微微点头。
其实他本就反对这个,因为这个思想的根源,跟庆历之时,他与范仲淹设想的军政改革是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的。
再加上如今是双管齐下,虽然将军的权力是有所提升的,但是仅限于军政,而掌管财政的转运司,权力也变得更加强大,同时还有军事皇庭掌管军法,这似乎能够更好的限制。
文彦博道:“王学士言之有理,更戍法终于内,而王学士之法是重于外,那么可先西北、北边实行此法,毕竟那边是以外敌为重,南方则不动,如此亦能使得后方稳定。”
他也赞成,但他也觉得应该变中求稳,粮仓是在南方,那里可乱不得,关键公检法也还未彻底站稳脚跟。
而相比起宋仁宗,赵顼显然是更具有魄力,他甚至比王安石更渴望强兵,其实也是因为这一点,才令他们君臣能够“一见倾心”,最终的诉求,是完全一致的,当即拍板道:“就依文公所言,暂且在西北、北方实行,此事全权交予制置二府条例司。”
王安石拱手道:“臣领命。”
第五百六十二章 三冗第一战(完)
其实就制度而言,这北宋的军制,只能用离谱来形容,至今没有崩溃,可真算是奇迹了。
募兵制再加上动辄百万数量的禁军,就别说王安石,财神爷来了,也都满足不了啊!
哪怕是现代社会,也没法这么干。
这王安石嘴上说是开源,但你若仔细看他的新法,裁军其实也是势在必行的。
他最初不提这事,就是为减少阻碍。
可见,裁军一事,其实是保守派和革新派的共识。
可为什么之前一直办不下来。
就是因为这冗官还挡在前面的,冗官不但给财政增加负担,而且使得执行力也是一塌糊涂。
这么大的手术,若不精确,极有可能会出大乱子的。
这个责任,大家都怕。
如那司马光是一针见血,给赵顼挑明这冗兵之害,但随后他马上就明说,此非朝夕之事。
言下之意,我知其害,但基于我朝现状,现在肯定办不到。
这回为什么如此顺利,倒不是说达到司马光的要求,只是因为皇庭的出现,是拿着鞭子,逼着朝廷去改。
当然,这其中还是有皇帝和王安石暗中支持。
那么接下来,就要看河中府的执行。
从此足以看出,这北宋第一文官天团,也绝非浪得虚名,他们都是很有智慧的天才,只是很多问题积重难返,若不先肃清吏治,也是难以有所作为。
河中府。
那元绛在收到朝廷的诏令后,兴奋的如同一个孩子一般,立刻借与张斐商量赔偿一事,急急跑来皇庭。
“好小子,如此年纪就有谋国之智。”
见到张斐,元绛便是狠狠地夸赞。
在最初得知这个计划时,他其实很是忐忑的,这真是太复杂,他从没有这么玩过,因为其中涉及诸多利益,以及朝中还有党争,要是失败,这责任扛不住啊! ↑返回顶部↑
富弼微微点头。
其实他本就反对这个,因为这个思想的根源,跟庆历之时,他与范仲淹设想的军政改革是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的。
再加上如今是双管齐下,虽然将军的权力是有所提升的,但是仅限于军政,而掌管财政的转运司,权力也变得更加强大,同时还有军事皇庭掌管军法,这似乎能够更好的限制。
文彦博道:“王学士言之有理,更戍法终于内,而王学士之法是重于外,那么可先西北、北边实行此法,毕竟那边是以外敌为重,南方则不动,如此亦能使得后方稳定。”
他也赞成,但他也觉得应该变中求稳,粮仓是在南方,那里可乱不得,关键公检法也还未彻底站稳脚跟。
而相比起宋仁宗,赵顼显然是更具有魄力,他甚至比王安石更渴望强兵,其实也是因为这一点,才令他们君臣能够“一见倾心”,最终的诉求,是完全一致的,当即拍板道:“就依文公所言,暂且在西北、北方实行,此事全权交予制置二府条例司。”
王安石拱手道:“臣领命。”
第五百六十二章 三冗第一战(完)
其实就制度而言,这北宋的军制,只能用离谱来形容,至今没有崩溃,可真算是奇迹了。
募兵制再加上动辄百万数量的禁军,就别说王安石,财神爷来了,也都满足不了啊!
哪怕是现代社会,也没法这么干。
这王安石嘴上说是开源,但你若仔细看他的新法,裁军其实也是势在必行的。
他最初不提这事,就是为减少阻碍。
可见,裁军一事,其实是保守派和革新派的共识。
可为什么之前一直办不下来。
就是因为这冗官还挡在前面的,冗官不但给财政增加负担,而且使得执行力也是一塌糊涂。
这么大的手术,若不精确,极有可能会出大乱子的。
这个责任,大家都怕。
如那司马光是一针见血,给赵顼挑明这冗兵之害,但随后他马上就明说,此非朝夕之事。
言下之意,我知其害,但基于我朝现状,现在肯定办不到。
这回为什么如此顺利,倒不是说达到司马光的要求,只是因为皇庭的出现,是拿着鞭子,逼着朝廷去改。
当然,这其中还是有皇帝和王安石暗中支持。
那么接下来,就要看河中府的执行。
从此足以看出,这北宋第一文官天团,也绝非浪得虚名,他们都是很有智慧的天才,只是很多问题积重难返,若不先肃清吏治,也是难以有所作为。
河中府。
那元绛在收到朝廷的诏令后,兴奋的如同一个孩子一般,立刻借与张斐商量赔偿一事,急急跑来皇庭。
“好小子,如此年纪就有谋国之智。”
见到张斐,元绛便是狠狠地夸赞。
在最初得知这个计划时,他其实很是忐忑的,这真是太复杂,他从没有这么玩过,因为其中涉及诸多利益,以及朝中还有党争,要是失败,这责任扛不住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