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661节(2 / 4)
不是李永济是谁,只见他一脸懊恼之色,犹如中了大奖一般。
这种情况,谁第一个上庭,谁倒霉。
因为谁也不清楚张斐的路数。
来到庭上,李永济拱手一礼,“押司李永济见过张庭长。”
他就是一个小吏,张斐比他高n级。
张斐笑道:“李押司请坐。”
“多谢!”
李永济战战兢兢坐了下来,真是如坐针毡。
张斐问道:“方才黄铜之言,李押司可有听到。”
李永济点点头。
张斐又问道:“不知是否属实?”
李永济讪讪道:“我我也不大清楚,这么多盐户,我不太记得。”
之前录口供时,可没有问这些问题。
越看越像似一个陷阱。
张斐也没有勉强他,只是问道:“官府收盐是以不到一文钱的价格,但算损耗却是按四十文的价格,这是否属实?”
李永济犹豫片刻,还是点点头。
这种事,只要问出来,那就没得瞒,毕竟这又不是秘密。
张斐又问道:“这是为何?”
李永济也是老油条,立刻道:“因为这盐不是交给我们的,我们是得如数上缴朝廷,朝廷又得卖给盐商,这钱是一文都不能少,我们仓司也没有办法。”
直接甩给朝廷,他们不补,就得我们来补,那我们傻么。
张斐点点头,又问道:“朝廷可有规定损耗的折算价?”
李永济摇摇头道:“这我不清楚,上面是怎么吩咐的,那我们就怎么算。”
张斐问道:“不知你们这损耗又是怎么算的?”
李永济道:“由于人手不足,也难以清点出具体损耗多少,故此我们只能平均来算,就是一囊算一斤损耗。”
一囊就是三百斤,一大引就是两百斤。
张斐问道:“这是朝廷规定的?”
李永济摇头道:“我不知道,反正是上面定的。”
本职之外的问题,他一概往上面推,这种问题,能不答则不答。
张斐点点头,又问道:“李押司应该清楚这交盐的过程吧。”
李永济点了下头,这是他的本职工作,没法说不知道。 ↑返回顶部↑
这种情况,谁第一个上庭,谁倒霉。
因为谁也不清楚张斐的路数。
来到庭上,李永济拱手一礼,“押司李永济见过张庭长。”
他就是一个小吏,张斐比他高n级。
张斐笑道:“李押司请坐。”
“多谢!”
李永济战战兢兢坐了下来,真是如坐针毡。
张斐问道:“方才黄铜之言,李押司可有听到。”
李永济点点头。
张斐又问道:“不知是否属实?”
李永济讪讪道:“我我也不大清楚,这么多盐户,我不太记得。”
之前录口供时,可没有问这些问题。
越看越像似一个陷阱。
张斐也没有勉强他,只是问道:“官府收盐是以不到一文钱的价格,但算损耗却是按四十文的价格,这是否属实?”
李永济犹豫片刻,还是点点头。
这种事,只要问出来,那就没得瞒,毕竟这又不是秘密。
张斐又问道:“这是为何?”
李永济也是老油条,立刻道:“因为这盐不是交给我们的,我们是得如数上缴朝廷,朝廷又得卖给盐商,这钱是一文都不能少,我们仓司也没有办法。”
直接甩给朝廷,他们不补,就得我们来补,那我们傻么。
张斐点点头,又问道:“朝廷可有规定损耗的折算价?”
李永济摇摇头道:“这我不清楚,上面是怎么吩咐的,那我们就怎么算。”
张斐问道:“不知你们这损耗又是怎么算的?”
李永济道:“由于人手不足,也难以清点出具体损耗多少,故此我们只能平均来算,就是一囊算一斤损耗。”
一囊就是三百斤,一大引就是两百斤。
张斐问道:“这是朝廷规定的?”
李永济摇头道:“我不知道,反正是上面定的。”
本职之外的问题,他一概往上面推,这种问题,能不答则不答。
张斐点点头,又问道:“李押司应该清楚这交盐的过程吧。”
李永济点了下头,这是他的本职工作,没法说不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