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64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弄得他都有些尴尬。
  可曹奕却非常谨慎道:“韦通判万不可麻痹大意,我堂兄已经数次来信,让我们一定小心这张三,此人看似年轻,但手段常常出人意料,尤其是他在律法方面的造诣,令人防不胜防,还叮嘱我,若无绝对的把握,宁可用一些险招,也决不能与此人对簿公堂,那将必败无疑。”
  他堂兄就是那曹邗,此人比较狡猾,一直都是在后面出谋划策,谷济一案也并未牵连到他,但也被王安石找个借口给调去蜀地转运司。
  “是吗?”
  韦应方兀自不信。
  “千真万确。”
  曹奕道:“不少朝廷大臣都有书信给咱们河中府的官员,让他们小心堤防这张三,足见此人不可貌相。目前就是不知道,蔡知府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韦应方道:“蔡知府方面你大可放心,他已经暗示过,他不会去理会这些事的。”
  送走张斐和苏辙后,蔡延庆坐在椅子上,一边品着香茗,一边思索着。
  “捍卫个人正当权益?”
  蔡延庆突然偏头看向一旁的主簿卓群问道:“卓主簿如何看这法制之法?”
  方才宴席上,主簿卓群也在一旁陪着。
  卓群沉吟少许,“这法制之法听着确实有些道理,但下官不认为其具有可行性。”
  神情还颇有一丝不屑,好似说,这话就像似他们这些小孩说得,经受过岁月洗礼的成年人应该不会讲出这些话来。
  蔡延庆稍稍点头:“与我的看法一样。”
  其实他们都是那种传统儒法思想,就是严法仁政,用仁政去调和严法,避免秦国的下场,但如果是仁法仁政,官府就会缺乏威信,反而做不成事。
  这也是儒家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因为不信,才被迫儒法合一。
  他们对法制之法的感觉就是,不切实际。
  卓群道:“知府打算如何应对?”
  蔡延庆摇摇头道:“他们并没有改变我的看法,我们还是尽量不要掺和这事,如果他们失败了,我们还是能帮着稳定河中府,也不至于令河中府又陷入混乱中。”
  卓群点头道:“下官也以为这是最好的应对之策,试问谁能放心将一府百姓交给几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去折腾。”
  正当这时,一个押司入得堂内,“启禀知府,今日城内已经发生好几回抢劫。”
  蔡延庆皱眉道:“可有抓到凶手?”
  那押司稍显心虚地瞧了眼蔡延庆,然后摇摇头。
  蔡延庆沉吟少许,“你先下去吧。”
  “是。”
  押司走后,蔡延庆又向卓群道:“你找个机会去跟他们谈一谈,别闹得太过分了,但语气也别太严厉,大家都有情绪,这也是人之常情。”
  卓群点点头道:“下官知道了。”
  虽然司马光找人给蔡延庆写过一封信,但蔡延庆还是认为,不能与张斐走得太近,不但如此,还得偏向这边。
  这道理很简单,如果张斐失败了怎么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