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521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就时政而言,新政是他们目前最为害怕的。
  捍卫个人正当权益,对于他们这些既得利益者,也不算是坏事。
  文彦博又道:“所以,我倒是觉得可以去尝试一下,但是得看看最终礼法是如何结合,如果礼在法之上,倒也不是不行,但一定要慎重,若官家轻易决断,那我们自然也不会答应的。”
  他这么一说,那些人又点点头。
  如果一方面能够保护我们的权益,不被皇帝轻易夺走,同时维持礼教,那倒是可行的。
  其实文彦博并不是非常支持,但是富弼是非常支持的,故此他还是相信富弼。
  而富弼此时正急急赶往侧门。
  只见张斐与许芷倩这两口与富弼的书童正站在侧门,原来富弼吩咐书童赶紧去追张斐,让张斐先等一会儿,毕竟他腿脚不太利索。
  “抱歉,让你们久等了。”
  来到侧门,富弼向张斐是连连拱手。
  许芷倩赶紧行得一礼,富弼可算是爷爷级别的。
  张斐也是诚惶诚恐道:“不敢,不敢,不知富公有何指教?”
  富弼呵呵笑道:“是老拙要想你请教,还有两个问题,老拙未有弄明白。”
  许芷倩对此已经是见惯不怪,当初张斐一堂课下来,他爹都想凭借关系,套一点内容出来。
  张斐忙道:“富公请说。”
  富弼道:“首先,若德主法辅,必然会增加官府的工作,需要耗费不少的财政,这如何解决?其次,刑罚可改,宗法、族法,这又如何应对?”
  根据当下的律例,妻子一般情况是不可能去告官的,但修改的话,这方面的诉讼,必然是会增加的,官府的工作也会变多,而就目前朝廷的财政,根本是支撑不了。
  说得好,做不到,那就等于是没用的。
  另外,真正的礼教,是在乡村的宗法和族法里面。
  自顾皇权不下县,这乡村怎么管理的,就是乡绅凭借礼教在管理,宗法、族法都是儒家礼教延伸出来的。
  为什么儒家根深蒂固,就是这个原因,你可以改国法,但没法改乡法,皇帝都改不了。
  其实之前富弼也意识到二者的矛盾,但是他也清楚张斐为何一直以法家之法做例子,就不想去引发法制之法和儒家之法的矛盾。
  但并不妨碍修法,富弼当时是想,先将法一分为二,将一些律例以保护利益为主,而不以刑罚终结。
  可惜,最终还是没有敷衍过去,这堂课张斐彻底讲清楚法制之法和儒家之法的关系,这自然又延伸出新的问题来。
  张斐不答反问道:“富公可知我朝为何要修改亲邻法和继承法。”
  富弼立刻道:“这是因为我朝不抑商,不抑兼并,导致城镇繁荣,许多人是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导致原有的亲邻法和继承法都不可用。”
  亲邻法主要是涉及到房屋、田地的买卖,依法首先要问亲人买不买,但如在汴京城,许多市民的亲戚都是在千里之外,跑那么远,问一句买不买,这成本太高了。
  继承法也是如此,商人若客死他乡,身边的财物怎么继承,关键还有西夏和辽国的商人,如果死在大宋,又该怎么算。
  说完之后,富弼突然反应过来,问道:“你的意思是,只在城镇实行法制之法?”
  张斐点点头:“因为这乡村人家,一般都是各扫门前雪,相互之间的利益纠葛比较少,而且他们居住的又是非常分散的,设司法成本非常高,但能得到的利益又非常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