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461节(2 / 4)
张斐犹如一个局外人,站在一旁,也没有在听他们在争论什么,就瞅着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心想,这年头当老师,可真是不要太爽,抛出一个争议问题,然后就可以等着下课。
“不知老师对此有何看法?”
忽听得一人问道。
“啊?”
张斐微微一怔,寻声看去,见是一个年轻人,不禁问道:“你你说什么?”
那年轻人稍稍迟疑了下,道:“不知老师怎么看待这儒法之争?”
此话一出,课堂上突然安静了下来。
方才发生了什么?
我们怎么自相残杀起来了。
我们不是商量好了么,一致对外吗?
呀!这小珥笔竟然对我们使离间之计,真是岂有此理。
幡然醒悟的学生们,立刻停止自相残杀,全部看向张斐。
想不到还有人跟我一样,游离在外。张斐打量下这年轻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年轻人道:“学生名叫蔡京,字元长。”
“蔡蔡京。”张斐眨了眨眼,心想,有没有搞错,老子上堂课而已,也能遇到这遗臭万年的大奸臣,真不愧是熙宁年代,遍地是熟人。
“正是。”
蔡京问道:“老师认识学生?”
“呃我只是觉得你这名字取得不错。”张斐很是敷衍道。
蔡京一头雾水,又问道:“不知老师如何看待这儒法之争。”
张斐哦了一声:“我认为法家胜于儒家。”
此话一出,教室内外皆是鸦雀无声。
方才那些争论之人,也未有一人敢言法家胜于儒家,他们争得是,法家亦有可取之处。
毕竟儒家在宋朝是非常强势的,法家只能意会,而不能言明。
司马光着急了,我让你来教律学,可没有说让你来否定儒学,这么弄的话,你这老师真当不下去了。
蔡京面色一喜,“学生愚钝,不明其理,还望老师赐教。”
张斐道:“我是珥笔出身,讲道理我不会,我只会讲事实。众所周知,这法家盛于秦朝,自商鞅之后,就只有一位大儒入秦传道,你们可知是谁?”
“荀子。”
“正是。可结果呢?”
“结果未能成功。”
“不错!” ↑返回顶部↑
“不知老师对此有何看法?”
忽听得一人问道。
“啊?”
张斐微微一怔,寻声看去,见是一个年轻人,不禁问道:“你你说什么?”
那年轻人稍稍迟疑了下,道:“不知老师怎么看待这儒法之争?”
此话一出,课堂上突然安静了下来。
方才发生了什么?
我们怎么自相残杀起来了。
我们不是商量好了么,一致对外吗?
呀!这小珥笔竟然对我们使离间之计,真是岂有此理。
幡然醒悟的学生们,立刻停止自相残杀,全部看向张斐。
想不到还有人跟我一样,游离在外。张斐打量下这年轻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年轻人道:“学生名叫蔡京,字元长。”
“蔡蔡京。”张斐眨了眨眼,心想,有没有搞错,老子上堂课而已,也能遇到这遗臭万年的大奸臣,真不愧是熙宁年代,遍地是熟人。
“正是。”
蔡京问道:“老师认识学生?”
“呃我只是觉得你这名字取得不错。”张斐很是敷衍道。
蔡京一头雾水,又问道:“不知老师如何看待这儒法之争。”
张斐哦了一声:“我认为法家胜于儒家。”
此话一出,教室内外皆是鸦雀无声。
方才那些争论之人,也未有一人敢言法家胜于儒家,他们争得是,法家亦有可取之处。
毕竟儒家在宋朝是非常强势的,法家只能意会,而不能言明。
司马光着急了,我让你来教律学,可没有说让你来否定儒学,这么弄的话,你这老师真当不下去了。
蔡京面色一喜,“学生愚钝,不明其理,还望老师赐教。”
张斐道:“我是珥笔出身,讲道理我不会,我只会讲事实。众所周知,这法家盛于秦朝,自商鞅之后,就只有一位大儒入秦传道,你们可知是谁?”
“荀子。”
“正是。可结果呢?”
“结果未能成功。”
“不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