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42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安石当然听出这话外之音,自然也不便多说什么。
  司马光立刻道:“臣绝不会再辜负陛下的信任。”
  赵顼点点头,又道:“至于太府寺一案,其中涉案人员,全部依法处置,另外,谷济身为判太府寺事,也是责无旁贷,就让他去益州当个提举学事司。”
  这个提举学事司,就是专管地方教育的,是个闲差,谷济是肯定要走的,他不走的话,王安石怎么安排人上去。
  第三百二十三章 极限摇摆
  从此案的结果来看,王安石无疑是大获全胜。
  经此一案,他的新政迎来了一个非常强势的开局。
  同时他又获得检察院和太府寺。
  但是司马光是自带一个功能,那就是给王安石添堵。
  将苏轼安排去扬州,这一步棋,确实令王安石难以畅快的去享受胜利。
  因为扬州是江淮六路的重镇,而均输法主要又是针对江淮六路,让苏轼去那里,这不是摆明给他报复的机会吗?
  王安石倒是不怕他苏轼,只是这山高皇帝远,王安石总不能亲自跑去那里,又将苏轼给赶去琼州吧。
  故此,王安石离开垂拱殿,就去找到吕惠卿商议。
  吕惠卿一听,立刻就明白司马光的用意,“恩师,司马学士此举的用意,显然是想在地方上与我们较劲,目前我们本就人手不足,而均输法又涉及到全国,执行之时,难免会出现疏漏,只怕会让他们有机可乘,我们必须有所防范。”
  王安石点点头道:“这我也想到了,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只能让薛向看紧一点,莫要轻易给他们机会。”
  之前争夺变法时,他是处于进攻的一方,而如今他已经开始变法,那他就是处于防守一方。
  然而,之前他又未完成整顿吏治,如今对方又要转进地方,这显然是要揪着他们的软肋来捶。
  吕惠卿忧虑道:“可是薛向也看不过来。”
  王安石不禁问道:“你有何看法?”
  吕惠卿道:“不如派张三去扬州,在律法方面,相信苏子瞻不是张三的对手。”
  王安石摆摆手道:“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张三去扬州,那登州又怎么办?咱们要是这么做的话,只会让对方牵着鼻子走,顾此失彼。”
  吕惠卿忙解释道:“恩师误会了学生的意思,让张三去扬州,不仅仅是为了对付苏子瞻,更多是为了对付司马学士。”
  王安石哦了一声:“此话怎讲?”
  吕惠卿解释道:“这张三非常熟悉公检法的,而且在律法方面,颇有建树,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甚至认为,张三要比司马学士更适合于司法改革,只不过他并非是官员,且缺乏资历和功绩,让张三去扬州,一来,可以看着苏子瞻,二来,也能够弥补他的不足,为他日做好打算。”
  经此一事,他已经渐渐放下对张三的防备之心,因为在这事上面,张斐已经明显站队。
  王安石皱眉道:“你是说,让张三去争夺司法改革?”
  吕惠卿点点头道:“由一个支持新政的人,来主导司法改革,这对于我们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有些大胆啊。
  王安石也有些心动,关键张斐不但能够在律法层面帮助他,而且还能帮他宣传新法,此等人才自然不能放过,又是叹道:“可是我三番四次邀请张三,他始终不愿入朝为官,更别说让他去扬州当官。”
  吕惠卿道:“由学生再去找谈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