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32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韩琦瞧他一眼,笑道:“你就不怕我的文章没人看,不卖钱么?”
  张斐道:“韩相公的文章若是都没有人看,那只能说我这小报,根本就办不起来,早点关门算了。”
  “臭小子!”韩琦笑骂一句,“行吧,就……就交给你吧,钱就算了,赚多少你都拿着。”
  “哎哟!多谢韩相公,多谢韩相公。”
  第二百五十六章 唯恐天下不乱
  韩琦是有备而来,马上就将文章拿给张斐。
  并且在张斐的“苦苦”哀求下,韩琦盛情难却,就写下“名士报”三字赠予张斐。
  既然是名士报,那这三个字自然得名士来写。
  到时拓写下来,刻在凋版上。
  写完之后,韩琦就走了。
  这韩琦的出现,可以说是既在张斐的意料之中,但又在张斐的预计之外。
  虽然张斐的文学素养是不入流的,但是人家是研究文章,他是专门研究写文章的人,他为什么执意要发许芷倩的文章。
  他也不差这两期的钱,而且许遵的事,也已经得到解决。
  他就是在勾引这些文坛大家,一旦杠起来了,这毛笔能不挥舞起来吗?
  但他本来想勾的是王安石,却未有想到这回王安石没有上钩,却将韩琦给引来了。
  这真是东边不亮,西边亮。
  直到他看了一遍韩琦的文章,见是论差役法的,心里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韩琦显然不是被司马光给勾过来,而是被王安石给引来的。
  “怎么样?”
  张斐向许芷倩问道。
  许芷倩道:“韩相公的文章,自然是非常了不得,但是……但是这篇文章好像与王叔父的文章遥相呼应。”
  王安石那篇文章,主要是论差役法之弊,韩琦这篇也是,但二者写法是完全不同,王安石是语句精炼,句句切中要害。但韩琦的这篇文章,篇幅非常长,是讲述他在地方任职时的见闻,以此来剖解差役法弊端,同时又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主要就是免除一些不必要差役,减轻百姓的负担,同时必要的差役,也必须遵循轻重缓急,不能说有多少事,就马上找多少人去做,一些不是那么重要紧急的,等百姓清闲之事,再安排人。
  张斐又问道:“那二者相比又如何?”
  许芷倩迟疑片刻,道:“韩相公从不以文章名世。”
  张斐笑道:“但是韩相公却是才智过人。”
  许芷倩问道:“此话怎讲?”
  张斐道:“与你的文章相比,如何?”
  许芷倩赶忙道:“我哪能与韩相公相比。”
  “这谁不知道呀!你仔细比一比。”张斐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